血气有盛衰,理义无损益。
理义要常胜,毋为血气役。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干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是宋代陈淳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词表达了人生的关键课题,即血气盛衰与理义的关系。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血气有盛衰,理义无损益。
理义要常胜,毋为血气役。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人性中血气和理义的对比。血气代表了人的情感、冲动和生命力,而理义则是指人的道德、理性和品德。诗人表达了血气的盛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但理义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或增益。他强调了理义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主张理义应当始终战胜血气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血气和理义的对比,提醒人们要认识到人性中的两个方面,并保持理性的思考和行为。血气的盛衰暗示了人的情感和欲望在不同阶段会有所变化,但理义作为人的准则和价值观应该始终如一。诗人呼吁人们不要让血气支配自己,而是要让理义引导自己的行为。
这首诗词在表达上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诗句韵律流畅,意境深远。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诗人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警示。诗词以简单的句式和深刻的诗意,引发读者对人性、道德和价值观的思考。它提醒了人们要坚持理义,超越血气的局限,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方式传递了关于人性和道德的重要思考。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血气的盛衰时保持理性和正直,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墙东凉月频留夜,渡口垂杨几惜春。
昔年严大夫,偶来急迁谪。我本麋鹿姿,得此已自适。乘闲陟上方,遍寻唐人石。岂期当三伏,一天云四幕。快哉风时来,万籁相呼吸。雨余禾麻润,是山皆喜色。一杯倾晚饮,绿瓜间朱实。是非不到耳,休厌山城寂。树影抹横烟,角声暗落日。长江去不返,况此百年客。企首老玉仟,白发
湘湘未识羞,独坐抱箜篌。贪学耆婆舞,抬身拜部头。
日落桑榆下,寒生松柏中。冥冥多苦雾,切切有悲风。京兆新阡辟,扶阳甲第空。郭门从此去,荆棘渐蒙笼。
溪园平广处,雅称雪中游。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寒知松节劲,静觉竹声幽。还有故人否,当能看小舟。
船中闻雁洞庭夜,床下有蛩长信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