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八极内,何莫非斯人。
苟非富道义,何异彼黔民。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干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是宋代文人陈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茫茫八极内,
In the vastness of the Eight Extremes,
何莫非斯人。
Is there anyone who is not oneself?
苟非富道义,
If one is not wealthy in virtue and righteousness,
何异彼黔民。
How different is one from the common people?
这首诗词以茫茫八极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自我警醒之情。茫茫八极是指广阔无垠的世界,意味着人们在宇宙间微不足道的存在。作者通过这样的描绘,暗示人们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诗的第二句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的疑问。他在询问在这广袤的宇宙中,是否有人不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里的斯人指代自己,作者在思考自我认知的问题,探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价值观。苟非富道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在道义上富有,不追求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为,那么他与黔民(指普通百姓)有何不同呢?这里的黔民代表普通人,作者通过对比,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追求道义与富有的内涵,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
这首诗词表达了陈淳对人生的思考和警醒,他认为人们应该反思自己在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存在,追求道义和高尚品德的内涵。通过对比,他呼唤人们不要与普通人没有区别,而是要通过追求道义,寻求个人的价值和意义。这首诗词给人们以启示,提醒我们在浩瀚的世界中审视自我,追求内心的真正富有。
静宜樵隐度,远与车马隔。有时行药来,喜遇归山客。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鹤来松有客,苔去石无衣。黄金浮世在,白发故人稀。
闻道山炉一炷香,三余常得寸心降。直须了取诗千首,始可闲期璧一双。梅润未能排絮帽,日阳只拟上云窗。伫公纳锡充前列,毋使迟迟出九江。
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流莺与舞蝶,不见许因缘。
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来従古城角,夜半传新响。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犹怏。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游人坌已集,挈榼三且两。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颍川七不登,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