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名多士,清河最有声。
人危孔北海,帝识柳宜城。
蜀险谈间固,蛮讧檄到平。
凌烟何处在?风雨上铭旌。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是范成大所作,属于宋代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水名多士,清河最有声。
人危孔北海,帝识柳宜城。
蜀险谈间固,蛮讧檄到平。
凌烟何处在?风雨上铭旌。
诗意:
这首诗以清河侯张公的名义挽词,表达了对张公的赞美和思念之情。诗中提到了一些地名和人物,以展示张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诗人还表达了对张公事业的关切和对他所处时代风云变幻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流畅的语言描述了张公在当时的声望和地位。首先提到了白水,这是一个有名的地方,聚集了许多有才华的人士。然而,尽管有众多的名士,清河侯张公仍然是最声名显赫的。接着,诗人提到了人们对张公的危险忧虑,但孔北海(指程颢)对张公的重视和赏识,以及柳宜城(指王安石)对他的认可,表明了张公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蜀地的险要之处,这里指的是蜀地的山川险峻,而张公在这里也有建树。蛮讧檄到平,指的是南方蛮夷的叛乱,而张公在平定这些叛乱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张公行迹的追问,凌烟何处在?风雨上铭旌。凌烟可能指的是高楼大厦,象征着张公的事业在何处延续。风雨上铭旌表示张公的名声和功绩会在风雨中永存。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张公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同时展示了他在政治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这首诗既有赞美之辞,又带有一丝忧虑和思考,展现了范成大对当时政治局势和名士风采的观察和感悟。
与君三春别,成此一会期。清言美无度,离绪俄相遗。况复在丘园,俱无冠带縻。逶迤下泽游,皎洁艳阳时。桃红媚墟圃,竿绿遍川坻。覆觞申宿恋,开秩问新知。澄怀悟渊泳,脱迹仰冥飞。幸同赏心遇,白首永无违。
(古有理王,能守清一以致无刑,故为《至理》之诗一章三韵十二句)理何为兮,系修文德。加之清一,莫不顺则。意彼刑法,设以化人;致使无之,而化益纯。所谓代刑,以道去杀。呜呼呜呼!人不斯察。
多少沈檀结筑成,望仙为号倚青冥。不知孔氏何形状,醉得君王不解醒。
横截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思五噫风。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玉娥入月云钩衣,素裙雪绡云畔垂。三山老仙不倦舞,霓裳半在秋江举。谢郎解取澄江拟,飞下高城化清泚,朝元环佩玉玲珑,天风吹落人间耳。六月夸父暍将死,一吸澜翻九河水。蟾乡换入石泉中,古柳阴前授琼几。清泉无苦多酌我,空洞麟肠已行舸。穷源直上翠微峰,小段参差绣岭宫。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