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李峤,字巨山,赵州贊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弱冠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武后时,官凤阁舍人,每有大手笔,皆特命峤为之,累迁鸾臺侍郎,知政事,封赵国公。景龙中,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刺怀州,明皇贬为滁州别驾,改庐州。峤富于才思,初与王、杨接踵,中与崔、苏齐名,晚诸人没,独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集五十卷,今编诗五卷。
《龙》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李峤。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龙凤迎宾,展翅翱翔。西秦地,东洛都。神秘圣地,寓意深远;优秀人物,德行出众。带火带星,化身龙君;升云鼎湖,抚慰鳌邦。渴望遇见圣贤楷模,华阳朝廷便早晨忙忙。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氛围,以及对壮丽景观和卓越人物的赞美之情。
诗中提到的"龙"和"凤"象征着帝王之气和吉祥的象征。"衔烛耀幽都"表明龙凤的盛世即将到来,展示了一种繁荣兴旺的景象。
"西秦"和"东洛"是两个重要的地名,分别代表了历史上两个具有影响力的政权。"饮渭水"和"荐河图"传达出作者对这些地方的景物和历史文化的推崇。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地方的期待,希望它们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诗中描述了龙凤的神奇能力和庄严形象。"带火移星陆"以及"升云出鼎湖"表明龙可以化身为星辰和云彩,具有超凡的力量和不可思议的能力。这种形象突显了龙的威严和神秘性。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渴望能够遇见圣人、楷模的愿望。"希逢圣人步"和"庭阙正晨趋"表明作者期待着在华阳朝廷中看到道德高尚、有贤德的人物,希望这些人物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和和谐。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龙凤、西秦和东洛等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壮丽和庄严的景象,传递出对美好理想和伟大历史的憧憬。作者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使整首诗词富有激越感和力量感。通过对龙的理想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凤凰般优秀人物的赞美和追求,以及对社会伦理秩序的渴望。整首诗词展示了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对伟大时代的热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春到不择地,石傍花自开。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曳杖上江城,清宵破二更。月回高树影,风壮急滩声。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湖塘正如此,回首忆柴荆。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关山劳眺望,宇宙忆经行。地隔南溟断,天低北斗横。高谯开远柝,孤枕历寒更。只影惟堪吊,殊乡鲜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