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鲁港》

方夸金坞筑,岂料玉床摇。
国体真三代,江流旧六朝。
鞭投能几日,丽解不崇朝。
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

作者介绍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鲁港》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鲁港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方夸金坞筑,岂料玉床摇。
国体真三代,江流旧六朝。
鞭投能几日,丽解不崇朝。
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鲁港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金坞和玉床,形容了鲁港的建筑壮丽。然而,作者却感到意外,因为这些壮丽的建筑却在动摇,暗示着国家的动荡和不稳定。

接着,诗中提到了国体真三代,指的是宋、辽、金三个朝代的真实国家形态。江流旧六朝则指的是历史上的六朝时期,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更迭。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鞭投能几日,意味着国家的命运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丽解不崇朝,表示美好的景色无法使人心旷神怡,暗示国家的困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燕山的恨意和西风卷怒潮的景象。燕山是指北方的山脉,代表了北方的敌对势力。西风卷怒潮则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动荡和危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鲁港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考。通过景物的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的反思。

  • 《己亥初度(时年三十四)》

    风雨空斋诵蓼莪,今年初度客中过。人生七十寻常寿,未过还怜一半多。

  • 《役诚斋》

    省斋去国艮斋老,不独宣尼叹乏才。试数诸公有名者,庐陵那得两诚斋。

  • 《行休宁县南山中》

    我非尘中人,素心在尘外。深谷行人稀,幽赏与心会。原畴苎苗肥,岭坞杉木大。女绩男斧斤,生理于此赖。稻畦无凶年,山泉百道溉。水满时自舂,奇哉涧边碓。惜我乏寸土,把茅不容盖。老矣徒空谈,惘惘发深慨。

  • 《及第敕下,宴中献座主杜侍郎》

    得召丘墙泪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杀身。

  • 《宿湘江》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金风浦上吹黄叶,一夜纷纷满客舟。

  •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