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
怪堕幽萝间,非时更澄彻。
绿萝就玉兔,再与高鸟歇。
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发。
谁传阴阳火,铸此天地物。
深影藏半山,虚轮带凝雪。
早回谢公赏,今遇樵夫说。
白日乘彩霞,翩翩对容发。
我图辨鬼魅,信美留烟阙。
形神乍相逢,竟夕难取别。
如其终身照,可化黄金骨。
鲍溶,字德源,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韦瓘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庐山石镜》是唐代诗人鲍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岩采薇人,
在岩际朝见月。
怪堕在幽暗的藤萝之间,
并非适时更加明亮透彻。
绿藤依附在玉兔上,
再与高鸟一同歇息。
清澈的光芒照耀在掌中,
才领悟出石上的发光。
谁传播了阴阳之火,
铸造了这天地间的物体。
深深的影子藏在半山之中,
虚幻的轮廓带着凝结的雪。
早日回去向谢公致谢赏识,
如今却遇到了樵夫的话语。
白天乘坐彩霞,
轻盈地对容颜发生变化。
我要揭示出鬼怪的真相,
相信美丽会留在烟阙之间。
形体和精神突然相遇,
整夜都难以分离。
如果能够永远映照,
就能化作黄金的骨骼。
诗意和赏析:
《庐山石镜》以庐山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奇幻的场景。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表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美的追求。
诗的开头,诗人在庐山的东岩之间采薇,望见了明亮的月亮。接着,诗人描述了在幽暗的藤萝间,月光并没有完全照亮一切,暗示了事物的表象并非都如表面所见,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之后,诗人将绿藤比喻为玉兔,将高鸟与之一同栖息,形成了一幅奇特的景象,展示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清澈的光芒照耀在掌中,领悟出石上的发光,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哲理。诗人进一步思考,谁传播了阴阳之火,铸造了天地间的万物,表达了对宇宙之谜的思索和对创造力的敬畏。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深深的影子藏在半山之中,虚幻的轮廓带着凝结的雪。这里的影子和轮廓可以理解为现实世界的表象,而凝结的雪则是一种象征,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入思考和对真实性的质疑。
诗的结尾,诗人提到自己早日回去向谢公致谢赏识,如今却遇到了樵夫的话语。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追求美和真实的过程中,遭遇到了现实的冲击和阻碍。诗人希望能够乘坐彩霞,与美丽的容颜相遇,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于揭示真相和追求美丽的决心和执着。诗人希望形体和精神能够永远相遇,难以分离,这可以理解为对于内在和外在的和谐统一的渴望。诗的最后一句以化作黄金的骨骼作为终极的象征,表达了对于永恒和卓越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庐山石镜》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对美和真实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示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同时,诗人也透过自然景物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表达了对于真相和永恒的追求。
细雨轻烟酿翠红,年年川谷自春风。伤心莫话南朝寺,多在吴王禁苑中。
修行学道,切莫凭婴姹。只是这些儿,把尘俗、般般不惹。自然萧索,寂寞与他依,餐残饭,著粗衣,饱暖休相舍。常从坦荡,守养身躯假。闲里得真闲,觉清凉、惺惺洒洒。暗中功行,直待两盈盈,灵明显,做逍遥,师父看来也。
乱径花深杳不分,搅人离思日如焚。斜横雁影清江月,暗送梅魂断陇云。玄圃夜光空落落,青城瑶草自纷纷。英雄难死仙难觅,杨树悲风岂可闻。
一阳生也,树头惊起双双鱼,石上迸出长长笋。即日伏惟两序,高人现前清众。履兹长至,倍膺戬谷。喝一喝,俗气未除。
客怀耿耿自难宽,老傍京尘更鲜欢。远梦已回窗不晓,杏花同度五更寒。
黄鸟鸣深林,往来疾于织。非无机杼声,其奈不成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