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沧江去,时时得意归。
自能终洁白,何处误翻飞。
晚立银塘阔,秋栖玉露微。
残阳苇花畔,双下钓鱼矶。
雪里曾迷我,笼中旧养君。
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
影照翘滩浪,翎濡宿岛云。
鸳鸿解相忆,天上列纷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鹭鸶二首》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绘鹭鸶在河上的飞行和归巢的场景,表达了齐己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
中文译文:
日日沧江去,时时得意归。
自能终洁白,何处误翻飞?
晚立银塘阔,秋栖玉露微。
残阳苇花畔,双下钓鱼矶。
雪里曾迷我,笼中旧养君。
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
影照翘滩浪,翎濡宿岛云。
鸳鸿解相忆,天上列纷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鹭鸶为主题,通过描绘鹭鸶的行为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诗的开头第一句“日日沧江去,时时得意归”,表达了鹭鸶在江河上飞翔的自由自在,每日离开归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句“自能终洁白,何处误翻飞”,鹭鸶代表着纯洁和高尚的形象,也暗示着作者对自己追求纯洁的向往。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描写鹭鸶栖息的环境,营造出秋天的景象,晚上鹭鸶在银塘上站立,秋天微霜使得叶上有着点点露珠。残阳下,鹭鸶站在苇花丛中,和双双下去钓鱼的人相映成趣。
之后的句子表达了诗人曾与鹭鸶有过交流和亲近的经历,他惋惜鹭鸶被囚禁在笼子中,揭示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然而,忽然间鹭鸶从笼中飞出,与其他白鸥一起远离了人类的控制。
最后两句诗以一种宏伟的景象描绘了天空中鹭鸶和白鸥的飞翔,它们在阳光下的影子映照在滩涂波浪上,鹭鸶的羽毛湿润,留下了宿雾云的痕迹。这些景象使得鹭鸶与其他鸟类如同天空中的仙鹤和大雁一起列队飞翔,展示了自然界的壮观和诗人对这一景象的称赞。
整首诗以鹭鸶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齐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诗人对鹭鸶的描绘,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色,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自由的追求。
胡寇尚未尽,大军镇关门。旌旗遍草木,兵马如云屯。圣朝正用武,诸将皆承恩。不见征战功,但闻歌吹喧。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昨从关东来,思与故人论。何为廊庙器,至今居外藩。黄霸宁淹留,苍生望腾鶱.卷帘见西岳,仙掌明朝暾。昨夜闻春风,戴胜过后园。各自限官守,何由
北客怜同姓,南流感似人。相分岂相忘,临路更情亲。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净土虽周遍,标方必在西。一心无彼此,九品自高低。久别情无奈,重旭路不迷。依凭法藏愿,名字欲先题。
幸脱尘氛入帝城,又携幽恨满归程。雁行不整关心事,深媿汉人千虑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