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半作民栖,犹藏一曲溪。
鹊窥莲叶座,僧占菜花畦。
白蠹鱼销粉,青乾兽剥泥。
幸留唐刻在,相伴峻郎题。
周弼(一一九四~?),字伯弜,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文璞子。与李龏同庚同里。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十七年(一二二四)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復官不详。卒于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前。生前刊有《端平集》十二卷,已佚。宝祐五年,李龏摘其古律体诗近二百首,编爲《汶阳端平诗隽》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李龏《汶阳端平诗隽序》。 周弼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鹿苑寺》是宋代文人周弼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鹿苑寺的景象,通过对寺庙、自然景色和文化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岁月更迭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这座被分成两半的寺庙,
仍然隐藏着一条曲曲的小溪。
鹊儿窥视莲叶的座位,
僧侣在菜花田间占据一方。
白蠹虫啃食鱼的鳞片,
青苔覆盖兽像的泥土。
幸运的是,唐代的刻字依然留存,
与峻郎的题字一同陪伴着我。
诗意和赏析:
《鹿苑寺》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寺内的文化遗迹,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之情。诗人以一种富有禅意的笔触,将寺庙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示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中的鹊儿观察莲叶的座位,僧侣在菜花田间安静地修行,这些细腻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白蠹虫和青苔,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侵蚀。然而,幸运的是,唐代的刻字仍然保留,与峻郎的题字相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承传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鹿苑寺》通过对景物和历史的描绘,以及对岁月更迭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寺庙的宁静和历史的沧桑,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禅意和对人文历史的思索。
破梦金川月,回头玉树风。烟村涵暮紫,霜叶颤晴红。谋国诸侯在,忘年古道同。乾坤云一片,吾意未终穷。
翠篠横侵鹤膝枝,江南篱落雪残时。杨郎笔下烟岚集,留作晴窗觅句资。
雪云吹尽木阴移,正是先生曳杖时。老挬行将新长犊,空桑卧出寄生枝。医翁暮过囊探药,筮叟晨占手布蓍。谁谓人间足忧患,未妨古俗自熙熙。
高安在南,分自豫章。重山复江,鱼鸟之乡。俗野不文,吏亦怠荒。礼失不知,习为旧常。
百年六十化,念念竟非是。是身如虚空,谁受誉与毁。得酒未举杯,丧我固忘尔。倒床自甘寝,不择菅与绮。
丰沛曾为社稷臣,赐书名画墨犹新。几人同保山河誓,犹自栖栖九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