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泗辙一穷鱼,气息如丝沫尚濡。
未得相携沧海去,蛙池共活谅中孚。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路中救小鱼》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道逢泗辙一穷鱼,气息如丝沫尚濡。
未得相携沧海去,蛙池共活谅中孚。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在路中救助小鱼的情景。诗人陈普遇见一只在泥泞车辙中挣扎的小鱼,小鱼的气息仍然是湿润的。然而,它未能得到相互陪伴一同游向浩渺的大海,只能与蛙池里的伙伴共同在局限的环境中相互扶持。
赏析:
《路中救小鱼》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关怀和同情之情。诗中的小鱼象征着弱小和无助的生命,而诗人陈普则象征着仁爱和慈悲的精神。诗人在路中偶遇小鱼,看到它在泥泞车辙中挣扎,体验到小鱼的微弱气息,深感同情之情,决定施以援手。然而,诗中也展现了一种无奈和遗憾,诗人未能将小鱼带到广阔的大海中,只能与蛙池中的蛙儿们共同度过。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对小鱼的关注和保护,也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感。
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传达了深远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生命运的思索。它提醒人们要关注身边的弱小和无助,拥有同情心和慈悲之心,尽可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生物。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命运时所面临的无奈和遗憾,暗示人生的局限和不完美。整首诗词以小鱼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对于关爱生命、珍惜机缘和思考人生意义的思考。
游历贪行入暮惊,蛇岗岭北衲庵清。西风扫叶秋初劲,野火烧空晓尚明。尘役未能抛白日,仙家不独有青城。借眠熟睡全无梦,服了黄精体自轻。
常多簪组客,非独看高松。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师意如山里,空房晓暮钟。
废寺连荒垒,那知见子真。关城夜有雪,冰渡晓无人。酒里唯多病,山中愿作邻。常闻兄弟乐,谁肯信家贫。
不进一二日,不见已想思。况复闭关久,杳无携手期。清谈胜妙药,高韵敌凉飔。愧乏机云美,虚承青眼知。
照水羞见影,汲水嫌手冷。闲立梧桐阴,乌啼秋夜永。
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转殿监。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