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芦得种庭轩下,翠色虽新野色销。
要待九秋风雨后,冷梢危叶作萧萧。
某闻望之补郡,常雅意于本朝;长孺爲郎,每注情于禁闼。皆欲恢明景化,徽序懿纲。宣硕惠于政经,奉清光于昼接。前闻尽在,茂躅可徵。恭惟学士淑问熙朝,英猷秀世。颁条列土,重季布之股肱;陪议外庭,凑吾丘之智略。果膺绿诏,入觐紫宸。盖丕绩以上闻,表清衷之弥属。饬东方之骑,飞鞚载严;趣舍人之装,輶轩既御。而某夙叨恩纪,敢嘿颂声。才愧巴人,莫预弥高之唱;惠同嘉树,愿赓勿剪之谣。谨斋沐成七言四韵送行诗三章,缮写捧诣客次,祗候陈献。理非逮意,言且无文,甫成怫悦之辞,少系中和之作。
《芦》是宋代诗人宋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溪边的芦苇种在庭院的凉亭下,
翠绿的颜色虽然新鲜,但野性已经消逝。
只有等到九月的秋风和雨水过后,
冷寒的枝梢上才会响起萧萧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以芦苇为主题,通过描绘芦苇的生长和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诗人通过对芦苇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芦苇的生长过程和变化。首句写出芦苇种在庭院的凉亭下,展示了芦苇的生长环境。第二句通过对芦苇颜色的描绘,表达了芦苇的新鲜和野性已经消逝的意象。第三句以“九秋风雨”为时间节点,暗示了芦苇的生长周期。最后一句以“冷梢危叶作萧萧”来形容芦苇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给人以凄凉和寂寥的感觉。
整首诗以芦苇为象征,通过描绘芦苇的生长和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芦苇的观察,抒发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半挑行李出蓝关,便学前程地步宽。鲸力冲开千里浪,龙光射破万层峦。逢人切莫谈边事,开口何须问故山。贫杀一身无足道,苍生百万要平安。
清夜沉沉漏将换,东方月高银河淡。美人调筝促金雁,清歌一曲行云断。四座宾客不肯散,时时顾影流清盼。主人更催着舞衣,氍毹花乱银烛辉。腰支拂地鸾孤飞,钟漏残尽未忍归。问言乃知窦氏女,昔日掌中今是非?
庭夜酣红杏,墙阴染碧苔。吟翁醉未醒,啼鸟去还来。
燕入虚檐教子飞,风帘不卷和新诗。绿阴满迳晴蜓小,正是梅黄欲雨时。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1]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2],白日横空冷战常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