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南井欲乾,晓汲盈瓢浊。
饮浊不足言,奈此田亩涸。
咿哑龙骨响,焕烂阳乌虐。
良农无他营,辛苦事东作。
春苗何葱芊,秋刈何稀薄。
我虽食不余,念彼心不乐。
乞灵走群祀,晚电明霍霍。
屯膏竟未施,天意自难度。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论俗十二首》是刘子翚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给出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村南井欲乾,
晓汲盈瓢浊。
饮浊不足言,
奈此田亩涸。
咿哑龙骨响,
焕烂阳乌虐。
良农无他营,
辛苦事东作。
春苗何葱芊,
秋刈何稀薄。
我虽食不余,
念彼心不乐。
乞灵走群祀,
晚电明霍霍。
屯膏竟未施,
天意自难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村庄南边的井欲要干涸,
清晨汲水,瓢里盈满的水浑浊。
喝下这浑浊的水,难以言表,
但这片田地却枯涸干燥。
咿哑的龙骨响起,
耀眼的阳光残暴地照耀。
勤劳的农民无休止地努力,
辛苦地从事东方的工作。
春天的幼苗何其茂盛,
秋天的收获却如此稀薄。
尽管我吃的并不富余,
但我心中却无法快乐。
祈求灵感,参加众人的祭祀,
晚上的电光明亮闪烁。
积存的财富最终未能施展,
天意自己很难评判。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乡村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艰苦劳作和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关切。井水干涸、田地枯燥,象征着农民劳作的辛苦和收成的不易。诗中的阳光和电光,以其耀眼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丰收的期盼,但最终仍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诗人对于自身贫困境遇的反思和对农民的同情,使这首诗词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这首诗词使用了质朴的语言,富有意境和感情色彩,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赞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阿滕试手下祥霙,散入郊原一尺盈。春近园林先富贵,夜深天地更分明。懒随柳絮夸安石,浪入梅花妒广平。明日诗坛期白战,莫将点墨污瑶玉。
老子诗中那有画,阿师画里自兼诗。我非今世王摩诘,子岂前身李伯诗。烟月正临青嶂落,滩声惟许白鸥知。可怜半幅鹅溪绢,写此寒江一段奇。
碧油幢下捧新诗,荣贱虽殊共一悲。涕泪满襟君莫怪,甘泉侍从最多时。
一夜雨来可怖,五更云散无余。传舍僧窗虽异,不妨随处观书。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魂无主独东还。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唤奈虞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