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论俗十二首》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夸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惧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论俗十二首》是刘子翚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夸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惧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农民的劳动生活,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诗的开头写道,野人艰苦的生活已经让他们对粗糙的食物感到厌倦,但他们有一把犀利的庖丁刀,可以自己解决饮食问题。这里的野人指的是农民,他们过着朴素的生活,但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接下来,诗中提到那些只会夸耀自己批评导演的人,却不愿意想起农民们的辛勤劳动。这种对农民贡献的忽视和轻视,使得农民们感到无奈和受伤。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农民们在农田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在春天躺在寒冷的田野里,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在东皋地区耕种。他们用尽辛勤努力,却无法摆脱困境和灾祸的侵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他认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同情农民的辛苦。他们害怕不幸,但对农民的困境却漠不关心。这种背离人道的行为,与犬马等动物相比,更加可耻。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农民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和对农民不公的批评,诗人呼吁社会更加关注和关心底层人民,体现了对公正和人道的追求。

  • 《九月二十二日晓倚楼》

    北斗挂楼北,晓柄正指东。乃知今夕昏,移以招西风。南州霜未降,九月已过中。候虫既无声,天犹迟过鸿。一岁事垂了,吾生将无同。春草百种死,夏木千林空。依依墙壁间,独剩残菊丛。日出万马动,谁其知此翁。

  • 《句》

    一夜相思笑玉川。

  • 《奉和马常侍寺中之作》

    怨暑时云谢,愆阳泽暂偏。鼎陈从祀日,钥动问刑年。绛服龙雩寝,玄冠马使旋。作霖期傅说,为旱听周宣。河岳阴符启,星辰暗檄传。浮凉吹景气,飞动洒空烟。飒飒将秋近,沉沉与暝连。分湍泾水石,合颖雍州田。德施超三五,文雄赋十千。及斯何以乐,明主敬人天。

  • 《入山亭》

    荒芜行尽处,幽亭聊暂止。带雨策孤筇,登高从此始。

  • 《夜过王兆明》

    门外春风吹倒人,过门宁惜滞车轮。君能劝我杯中物,我亦挥君壁上尘。

  • 《句》

    选诗非选官,论诗非论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