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话谁能敢不仁,未行未足信於人。
欲求内外皆无间,兑口终须后艮身。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论语·子贡问君子章》是宋代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能够说出话来而不仁慈?
未经实践,尚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想要内外皆无隔阂,
言辞必须真实,行为必须诚信。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探讨了一个人在言辞和行为中应具备的品质。诗中提到,一个人应该言辞恳切,充满仁慈,而不是说出伤人的话语。同时,作者也强调了行为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一个人才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最后,作者呼吁人们要求自己在言行中保持真实和诚信,以实现内外无隔阂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的思考。通过对话的形式,诗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发了读者对于仁慈、信任和真实的思考。诗中的言辞朴实直接,意境清晰,给人以启发和警示。作者以简短的语句表达了复杂的思想,凝练而富有哲理。这首诗词鼓励人们要以仁慈的态度对待他人,通过真实的言行来获得信任,并追求内外无隔阂的境界。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表达,引人深思,使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准则有所反思。
小圆珠串静慵拈。夜厌厌。下重帘。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青云台殿泉声隔,黄叶关河雁影来。别有诗人好怀抱,西风双鬓一登台。
云骖驱半景,星跸坐中天。国诞玄宗圣,家寻碧落仙。玉杯鸾荐寿,宝算鹤知年。一睹光华旦,欣承道德篇。
最怜佳丽地,萧散惬幽情。不著《潜夫论》,无求处士名。莺啼催小饮,鹤步伴闲行。欲结村中社,题诗报友生。
蒙泉秋色登临处,愁送将归。一梦经时。肠断佳人、犹唱渭城词。春来重醉分携地,人在天涯。别后应知。两鬓萧萧、多半已成丝。
有道如君方杜门,无能惭我亦乘轩。殷勤好在经纶学,早晚亲承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