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水上秋砧发,五凤楼前明月新。
谁为秋砧明月夜,洛阳城里更愁人。
徐凝,睦州人,元和中官至侍郎。诗一卷。 徐凝,与白居易沈亚之辈友善,元和中官至侍郎。补诗一首。
《洛城秋砧》是唐代徐凝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洛阳城秋夜中的景色和人们的愁绪。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三川水上秋砧发,
五凤楼前明月新。
谁为秋砧明月夜,
洛阳城里更愁人。
诗意是通过描绘洛阳城的秋夜景色来表达人们的愁绪。诗中提到的“三川水上秋砧发”指的是夜晚在洛阳城外的三条河流上传来砧杵的声音,随着秋风的到来,砧声更加清晰。接着,诗中提到“五凤楼前明月新”,指的是洛阳城内一座雄伟的楼阁,明亮的月光从楼前洒下,照亮了整个城市。
然而,尽管夜色美丽,但这个明月的夜晚却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忧虑和愁绪。诗中询问“谁为秋砧明月夜”,意味着有人在秋夜中牵挂思念着。最后一句“洛阳城里更愁人”,更进一步表达出洛阳城民众的愁绪和忧虑。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洛阳城秋夜的景色和人们的感受。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人们的内心状态,展现出秋夜中矛盾的美与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首诗词情感真挚,诗意深远,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社会变迁的关注。
民俗濒蛮诏,边城异土宜。竹筒连水脉,板屋怯风吹。药叟鸦随噪,樵童虎不窥。爱山来九折,人笑此翁痴。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珮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荣悴元知岂有常,纷纷草木占年光。霜风一扫知何在,楚客从来枉断肠。
九鲤湖边路,重来盟未寒。折花挼水献,策杖驭风还。宦海波涛恶,仙家日月间。前生丹在否,岁晚要重丸。
凤去寥寥今几年,至今人唤凤凰山。只愁有凤无人识,却指凡禽误世间。
万瓦清霜夜漏残,小舟斜月过兰干。老来一事偏堪恨,好看梅时却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