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娥三弄笛,昏恨五更风。
树老余香少,花残瘦影空。
深堆和靖墓,浅点寿阳宫。
结果重来此,方知造化工。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落梅》是宋代诗人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凋零的景象,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谢娥三弄笛,
昏恨五更风。
树老余香少,
花残瘦影空。
深堆和靖墓,
浅点寿阳宫。
结果重来此,
方知造化工。
诗意:
《落梅》以凋零的梅花为主题,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光阴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切感受。诗中的梅花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脆弱,作者通过梅花的凋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悲凉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凄美的词语,勾勒出梅花凋零的景象,以此暗喻人生的无常和脆弱。诗的开头,“谢娥三弄笛”,描绘了一个女子吹奏笛子的场景,笛声如梅花凋零般凄凉,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接着,“昏恨五更风”,表达了作者对晚霞余晖的向往和对时光的懊悔。诗中的“树老余香少”,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凋零后树木的枯朽和香气的消散,凸显了时光无情的变化。
“花残瘦影空”一句,则通过凄美的形象描写,表达了梅花凋零后的虚无和空寂之感。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深堆和靖墓,浅点寿阳宫”,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兴衰,寓意着生死之间的变迁。
最后两句,“结果重来此,方知造化工”,以转折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在岁月流转中对生命真谛的思考。通过梅花凋谢的景象,诗人认识到自然的造化工夫,以及人生的重复和轮回。
总体而言,胡仲弓的《落梅》通过凄美的词语和景象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的梅花凋落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脆弱,寓意着生命的无常和变幻,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时光的深刻思考。
征衣浪自染京尘,骨相终寒不是清。大似有缘乘下泽,多应无分直承明。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圣寿南山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