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
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支。
饮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
诚知是劳费,其奈心爱惜。
远从馀杭郭,同到洛阳陌。
下担拂云根,开笼展霜翮。
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
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
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
未请中庶禄,且脱双骖易。
岂独为身谋,安吾鹤与石。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洛下卜居》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诗。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三年典郡归,
所得非金帛。
天竺石两片,
华亭鹤一支。
三年我被典作郡守回来,
所得并非金银财物。
天竺石两片,
华亭鹤一只。
饮啄供稻粱,
包裹用茵席。
诚知是劳费,
其奈心爱惜。
喝食稻粮,
用席子包裹着。
虽然知道是辛苦劳累,
但心中仍然珍爱。
远从馀杭郭,
同到洛阳陌。
下担拂云根,
开笼展霜翮。
从远方的杭州过来,
一同到达洛阳的大街。
放下背上的行李,
展开笼子,展示华美的鹤翅。
贞姿不可杂,
高性宜其适。
遂就无尘坊,
仍求有水宅。
鹤的威仪不容被浊杂,
高洁的性情适宜这样的居所。
于是我选择了这无尘的小巷,
仍然渴望有一所临水的住宅。
东南得幽境,
树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阴,
门前少人迹。
我在东南方找到了幽静的环境,
古老的树木和清冽的泉水蔚蓝如玉。
池塘旁有许多竹子的阴影,
门前很少有人行迹。
未请中庶禄,
且脱双骖易。
岂独为身谋,
安吾鹤与石。
我尚未请求到高官俸禄,
但已经褪去了华美的双御马服装。
我并不是只为自己谋求,
而是要让我的鹤和石头都能安享。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白居易辞去官职,欣赏并追求自然与淡泊生活的心情。
诗中开始描述了作者辞去官职三年归来,并强调所得并非金银财物。紧接着,作者描述了天竺石和华亭鹤,突出它们的珍贵和高贵。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来表达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远离尘世喧嚣,选择了一个无尘的小巷,并渴望有一所临水的住宅。作者描述了幽静的环境、古老的树木和清冽的泉水,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追求。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追求淡泊生活的决心。他说自己尚未请求到高官俸禄,但已经将华美的御马服装脱去,说明自己并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要安享自己钟爱的鹤和石头。
整首诗词表现出作者对名利的淡漠态度,追求自然、宁静和内心的满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诗中表达了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珍视。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出了作者对自然、淡泊和内心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一种分符命最优,翠微深处是洋州。白云绕座疑山相,红旆随行表郡侯。禅定僧疑陪静话,音声鸟称伴閒游。更输属邑钱希圣,四季花前共倡酬。
空言漫浩渺,实行较分寸。为官志何在,监州民可问。以此百纸忠,解彼千里愠。有守矧更贤,往哉同令闻。
谓今三画卦,不自偶奇生。便指三为八,徒功口舌争。
[圜钟为宫]五缜相天,各率其职。司礼兴视,则维荧惑。至阳之精,屈我长赢。于之求之,礼事孔明。
五鬼不害道,含沙非杀身。大和一巨毒,西方无人伦。三圣不复作,谁亨万世屯。
酷烈复离披,玄功莫我知。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被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岛苏涟水脉,庭绽粒松枝。偶泛因沉砚,闲飘欲乱棋。绕山生玉垒,和郡遍坤维。负赏惭休饮,牵吟分失饥。明年应不见,留此赠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