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洛阳春》

素手拈花纤软。
生香相乱。
却须诗力与丹青,恐俗手、难成染。
一顾教人微倩。
那堪亲见。
不辞紫袖拂清尘,也要识、春风面。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洛阳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陈师道。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素手拈花纤软,
花香四溢。
但需要有诗才和绘画技巧,
怕普通人手艺不够好而难以表现。
一眼望去美得让人心动,
实在难以亲自目睹。
不辞去拂去尘埃的紫色袖子,
也要认识春天的风貌。

诗意:
《洛阳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艺术的追求。诗中的洛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古都,而春天则象征着生机与盎然。诗人以素手拈花的方式表达了春天的细腻和温柔,花香四溢则展示了春天的芬芳和活力。诗人认为欣赏春天不仅需要诗人的才华,还需要丹青(绘画)的技巧,因为普通人无法用普通的手艺来表现春天的美。然而,即使无法亲自目睹春天的美景,诗人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认识春天的风貌。

赏析:
《洛阳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丽的赞美和对艺术追求的渴望。诗中的素手拈花、花香四溢等形象描写生动而细腻,展现了春天的繁华和绚烂。诗人认为欣赏春天的美需要诗人的才华和绘画的技巧,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精益求精的态度。诗人虽然无法亲自目睹春天的美景,但他仍然通过自己的诗歌来感知春风的气息,表达了对春天风貌的追求和对艺术表达的坚持。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丰富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艺术的追求,给人以清新、细腻的感受。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追求卓越艺术表达的追求和对现实局限的思考。整体上,《洛阳春》展现了宋代诗词的典型风格和主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桐江作》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 《溧水道中回寄子肃玉汝并属李晦庵八首》

    抱关故悠悠,挂壁仍駸駸。况此十日病,酒止诗废吟。别来定安否,千万关我心。

  • 《次韵斋宿》

    可是诗边欠老干,藓床相对话灯残。秋城一夜江湖晚,风雨重阳菊自寒。

  • 《宿茅山寄舍弟》

    茅许禀灵气,一家同上宾。仙山空有庙,举世更无人。独往诚违俗,浮名亦累真。当年各自勉,云洞镇长春。

  • 《题贵池驿壁》

    昨日雨,今朝晴。前月小,后月大。君欲问百年,百年如此过。孰为辱,孰为荣。何者福,何者祸。山中多白云,莫教脚一蹉。

  • 《东轩》

    终日在东厢,闲消百刻香。一枰分黑白,双砚列朱黄。荷气侵帘馥,桐阴覆井凉。前知今夕梦,孤榜上潇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