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多贵色,殁去定何归。
清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
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洛阳牡丹》是梅尧臣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阳的牡丹,历来以其珍贵的颜色闻名,然而当它们凋谢后又将去往何处呢?明亮的花魄不应该散去,而是仍然依附在花朵上。红色的花朵住在金谷宫中的妓女那里,黄色的花朵则属于洛川宫中的妃子。朱红和紫色的花朵也一同附在其中,可谓是世间罕见之物。
诗意:
《洛阳牡丹》通过描述洛阳的牡丹花,展现了其珍贵和美丽。诗人以牡丹花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之情。牡丹花的色彩丰富多样,红色、黄色、朱红、紫色等各种颜色的花朵都在洛阳绽放,显示了牡丹的独特之处。诗人通过描绘它们的色彩和所属的环境,表达了牡丹花在人间的稀有和珍贵,以及它们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愉悦。
赏析:
《洛阳牡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赞美和思考。诗词中的牡丹花被描绘成色彩鲜艳、美丽绝伦的花朵,象征着珍贵和稀有的存在。牡丹花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它们的花色上,更体现在它们所属的环境中。金谷宫和洛川宫都是皇宫中的高贵之所,牡丹花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更显得尊贵而珍贵。诗词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美的存在和珍贵的价值。
此外,诗词中的牡丹花还寓意了人生的意义。牡丹花的凋谢和归宿成为诗人思考的对象。诗人希望明亮的花魄不会散去,而是继续依附在花朵上,延续美丽。这种愿望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坚持和珍惜,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担忧和思考。通过牡丹花的形象,诗词传达了对美丽、珍贵和流逝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美好的思考和共鸣。
总的来说,《洛阳牡丹》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和珍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以及对生命和流逝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昨日离城市,白云空往还。松风清耳目,端的胜人间。
官闲无事只深禅,斋戒何曾废客烟。总是老夫贪佛日,未妨天眼识公年。江湖满意藏诗笥,鸥鸟无心傍客船。参井黄昏云雾里,光明犹有一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