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露》

立久衣襟润,空中气结成。
光凝兰叶腻,冷逼鹤阴清。
又觉为霜近,犹能向日明。
惟知汉宫内,千尺有金茎。

作者介绍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露》是一首宋代徐照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立久衣襟润,
在空中气凝结。
光芒凝结兰叶湿,
寒冷逼近鹤影明。
感受霜气渐近,
依然能朝向太阳明亮。
只有知道汉宫内,
千尺高的金茎。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露水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露水的美丽和神奇。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自然界中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对微妙之美的体察。通过露水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渴望与之和谐相处的情感。

赏析:
《露》这首诗词以简练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露水的景象。诗中的描写充满了细腻的观察和想象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清晨的宁静和自然界的变幻。首句“立久衣襟润”,形象地表现了露水沁润衣襟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空中气结成”一句,揭示了露水形成的过程,突出了露水的凝结之美。

下文中,“光凝兰叶腻,冷逼鹤阴清”,通过形象的对比,将露水的清澈和寒冷与兰叶和鹤阴相联系,展示了露水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接着,“又觉为霜近,犹能向日明”,表达了诗人对露水逐渐转化为霜的觉察,但它依然能够朝向太阳照耀,显示了露水的坚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最后两句“惟知汉宫内,千尺有金茎”,以对比手法,将露水与汉宫内的金茎相对照,展示了露水的微小而珍贵之美。这样一种微妙之美,需要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感受,也需要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入思考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示了自然界中的一幕幕美景,通过对露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微小之美的关注。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与变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 《次韵徐直翁仙霞岭近衢州》

    道大谁能用,功名一念微。释然文石梦,轻似岫云归。霞岭空重历,天书的又飞。翻身凤池去,分阃却成非。

  • 《和才叔岸傍古庙》

    树老重缨乱,祠荒向水开。偶人经雨踣,古屋为风摧。野鸟栖尘坐,渔郎奠竹杯。欲传山鬼曲,无奈楚辞哀。

  • 《拟古闺怨三首》

    良人久在外,想像裁香罗。放下金粟尺,无言颦翠蛾。

  • 《忆游天台寄道流》

    忆昨天台到赤城,几朝仙籁耳中生。云龙出水风声急,海鹤鸣皋日色清。石笋半山移步险,桂花当涧拂衣轻。今来尽是人间梦,刘阮茫茫何处行。

  • 《题灵隐寺皖公院》

    山寒叶满衣,孤鹤偶清羸。已在云房老,休为内殿期。岚昏声磬早,果熟唤猿迟。未得终高论,明朝更别离。

  • 《寿李子先》

    正阳用事月初吉,骑鲸之孙生此日。滴露能将三画吞,积风少忍六月息。平生最耐反复看,其文炳彪心地直。骨肉十年长眼青,今年差觉丛谈密。一尊称处风风晓。红药丫头香露湿。谁令绝艳殿光景,群葩敛避表独立。洗尽人间丹粉妍,倾国倾城须正色。文章瑞世宁论晚,时来造物能借力。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