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重意气,裹剑师白猨。
神伤化碧血,泪尽如生元。
晚修漆园方,孔跖付一尊。
小山受岁晚,片云时归屯。
客来两团蒲,坐看茶烟翻。
渊明真可人,觞至辄忘言。
敖陶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崑山。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歷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理宗即位,奉祠归乡。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爲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爲底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五卷。
诗词:《旅舍七首》
少时重意气,裹剑师白猨。
神伤化碧血,泪尽如生元。
晚修漆园方,孔跖付一尊。
小山受岁晚,片云时归屯。
客来两团蒲,坐看茶烟翻。
渊明真可人,觞至辄忘言。
中文译文:
年少时追求意气,我曾经学剑时见过一只白色的猿猴。
它的神情伤痛,仿佛滴下碧血,我的泪水也流尽了,就像生命的源泉干涸了一样。
晚上修炼时,我来到漆园,孔子的跖像矗立在那里。
小山在晚年承受岁月的沉淀,片云时而归来安居。
客人来了,我们一起坐在一起,看茶烟袅袅升起。
渊明真是一个可爱的人,当杯酒到来,我们忘却了言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敖陶孙创作的,描绘了旅舍的场景和作者的感受。诗中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少年时追求意气的豪情壮志,以及成年后对生命的感悟和人情世故的领悟。
在少年时代,作者追求意气,曾遇到一只白猿,它的神态伤痛,仿佛滴下碧血,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少轻狂的意气和对自由的追逐与白猿形成对比,凸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人生经历的积累,作者逐渐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晚年时,他来到漆园,看到了孔子的跖像,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敬仰。小山承受着岁月的沉淀,片云时而归来安居,表达了岁月流转和事物变迁的自然规律。
最后两句描述了旅舍中的情景,有客人来访,大家一起坐在一起,享受茶烟的美好。渊明被认为是指作者自己,他被称为可爱的人,当杯酒来到,大家忘却了言语,沉浸在欢乐和忘忧之中。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情世故的思考,通过描写旅舍的场景和情感的体验,传递出对自由、豪情与人生哲学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文典故,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深度。
前年别公东南驰,正当六{左马右鬼}还宫时。都人欢传好消息,慈宁首问公何之。{左擅去扌右毛}裘不复恃军马,颍上一战中兴基。青天白日呈万象,向来才吻真成痴。数从西府伺行李,枢筦政要人扶持。吴江再见丹枫落,宁料我公犹在兹。呼鹰台边闲鼓角,望沙楼上陈书诗。夕烽平安置莫
日脚收新雨,禅房早得秋。重来应更好,谁与共清幽。
无心立臧否,有术验荣衰。举世声中动,浮生骨还来。弹轻知福地,欬小应灵台。笑我老何及,是身惟死灰。
玉帐元侯重,黄枢上宰雄。缘情词律外,宣力庙谋中。震耀恭天讨,严凝助岁功。行看画麟阁,凛凛有英风。
颠倒儒冠二十春,归来重喜访僧邻。千奔万竞无穷竭,老竹枯松特地新。
枯槁蒙膏润,谁非喜雨人。儿童翻懊恼,惜不看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