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轻富贵,一意在诗书。
共恨经纶晚,才收老病余。
寡言知德胜,善应本中虚。
卒相承平业,讴歌元祐初。
将相家声近,勋名晚岁隆。
给扶安旧德,赐府压群公。
不见弥缝迹,空推翼戴功。
山公旧多可,寒士泣清风。
罢郡来清颍,微官忆宛丘。
颓垣那可住,隐几若将休。
复起民欣愿,全归天不留。
世间反覆手,有德竟无忧。
〈公罢颍州,退居于陈,辙为陈学官,时请见焉。
〉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少年轻富贵,一想到在《诗》、《书》。
共同恨经典晚,年老有病我才收。
说话很少知道德胜,善于适应本中虚。
最终互相承平产业,讴歌元佑初年。
将相家声音接近,功名晚年隆。
给扶安旧德,赐给府压群公。
不见弥补痕迹,空推辅佐拥戴的功劳。
山公过去大多可以,寒人哭泣着清风。
罢郡来清颍,小官回忆宛丘。
颓墙那住,隐几如果要休息。
又起民欣希望,全归天空不留。
世间反复手,有德行竟无忧。
〈王安石罢颖州,退居到陈,苏辙为陈学校,当时我看见了。
〉
暂至朝真主,却思归旧峰。只依三事布,唯有一枝筇。月上当孤室,风生自古松。阴功从此满,何处觅遗踪。
梨花寒食后。被丽日和风,一时开就。濛濛雨歇,香犹嫩、渐觉芳心彰漏。墙头月下,似旧日莺莺相候。纤手为、攀折翘枝,轻盈露沾红袖。风流出浴杨妃,向海上何人,更询安否。百花任斗。应粉艳、未减杏粗梅瘦。肤丰肉秀。□可与群芳推首。□方待、酣饮花前,轻歌缓奏。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高原出东城,郁郁见咸阳。上有千载事,乃自汉宣皇。颓壖久凌迟,陈迹翳丘荒。春草虽复绿,惊风但飘扬。周览京城内,双阙起中央。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歌吹喧万井,车马塞康庄。昔人岂不尔,百世同一伤。归当守冲漠,迹寓心自忘。
去年同宴小重阳,香雾霏霏橘半黄。楚尾吴头双妙丽,茱枝菊蕊总芬芳。十分满釂白衣酒,两袖浓携燕寝香。回首只今如梦寐,暮云烟浪正微茫。
先生高阁水之滨,一秃翁从众主人。欲说观澜先自愧,况逢收潦更难陈。霜余过濑声逾急,日落浮霞景转新。千里迢迢春不断,陶潜曾点是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