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横碧一溪清,白鸟飞边落照明。
吏散庭阶无一事,绿阴亭上又诗成。
邓林,字性之,号四清社友,新淦(今江西新干)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有《皇荂集》,萧崱、萧泰来爲之序。事见明嘉靖《临江府志》卷五。 邓林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绿阴亭》是宋代诗人邓林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诗意的追求。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千山横碧一溪清,
白鸟飞边落照明。
吏散庭阶无一事,
绿阴亭上又诗成。
译文:
千山横亘,碧波清澈一道。
一只白鸟飞过边际,投下明亮的倩影。
官员们散去,庭院的台阶上无一人。
我站在绿荫的亭上,又完成了一首诗。
这首诗词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宁静、清新的自然景象。诗中的“千山横碧”形容山脉连绵起伏、苍翠欲滴,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其中蜿蜒而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白鸟飞过,投下明亮的倩影,给整个景色增添了生动的元素。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官员们已经散去,庭院上空无一人,宁静无事。而在绿荫的亭上,诗人再次完成了一首诗。这表明诗人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借助自然景色的启发,得以灵感迸发,创作出了美妙的诗篇。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与诗人自身体验的结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展示了诗人创作的情境和心境。它呈现了一种宁静、恬淡和富有灵感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与共生。
欲觅溪头路,春泥不可行。归来小窗下,袖手看新晴。
桐阴湖水绿,清气日盈门。室迩人何远,官卑道更尊。诗吟唐律语,琴写古人言。三妙堪名世,无因得细论。
石壁千寻险,江流一矢争。曾闻飞将上,落日吊开平。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蟾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短长深浅。
公在中书日,朝廷百事崇。王官多不喜,天子以为忠。富贵人间少,恩荣殁更降。若非笳鼓咽,寂寞奈秋风。
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初来花争妍,忽去鬼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