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饥啮渴饮冰,北风卷地来峥嵘。
马悲踯躅人不行,日暮涂远千山横。
我谓行人止叹声,马当勉力无悲鸣。
白沟南望如掌平,十里五里长短亭。
腊雪销尽春风轻,火烧原头青草生。
远客还家红袖迎,乐哉人马归有程。
男儿虽有四方志,无事何须勤远径。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马啮雪》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中马匹饥饿、渴望饮水的景象,以及作者对马匹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
诗中描述了马匹在饥饿的情况下啮食冰雪,北风呼啸,大地峥嵘。马匹悲鸣,踯躅不前,夕阳下,千山横亘。作者称呼行人停下来听马匹的叹息声,鼓励马匹不要悲鸣,继续努力前行。白沟向南望去,如掌心一般平坦,十里五里的长短亭相继。腊雪已经融化,春风轻拂,原野上青草生长。远方的客人归家,红袖迎接,人与马都感到欢乐。诗的结尾提到,虽然男儿有四方志向,但无事时并不需要勤勉地走远路。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马匹的形象,表达了对马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赞美。马匹在严寒的冬日中,面对饥饿和困难,仍然努力前行,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作者通过马匹的形象,寄托了对人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的赞美和鼓励。
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表达了在平凡生活中,不必追求名利,而是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安宁。
以下是《马啮雪》的中文译文:
马饥啮渴饮冰,
北风卷地来峥嵘。
马悲踯躅人不行,
日暮涂远千山横。
我谓行人止叹声,
马当勉力无悲鸣。
白沟南望如掌平,
十里五里长短亭。
腊雪销尽春风轻,
火烧原头青草生。
远客还家红袖迎,
乐哉人马归有程。
男儿虽有四方志,
无事何须勤远径。
希望这个分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马啮雪》这首诗词。
爱东湖六月,十里香风,翡翠铺平。误入红云里,似当年太乙,约我寻盟。叶舟荡漾寒碧,分得一襟冰。渐际晚轻阴,修蒲舞绿,倦柳梳青。聘婷。黯无语。想怨女三千,长日宫庭。六六阑干曲,有玉儿才貌,谁与看承。柔情一点无奈,频付酒杯行。到夜静人归,凉蟾自照鸥鹭汀。
闲伴邻翁去荷鉏,林疏历历见村墟。怪生白鹭飞无数,水落滩生易取鱼。
国有金汤在,邻修玉帛云。夷侵由废雅,苗格自敷文。当宁形宵虑,公车以岁闻。便当从幕府,入校道山芸。
丹觜如簧翠羽轻,随人呼物旋知名。金笼夜黯山西梦,玉枕晓憎帘外声。才子爱奇吟不足,美人怜尔绣初成。应缘是我邯郸客,相顾咬咬别有情。
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衰杨叶尽空枝在,犹被霜风吹不休。
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