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马上口占送九舅入京城亲联句》

之子洛中来,芳樽喜暂开。
人夸阿连少,吾愧士衡才。
丹阙凤皇去,清川鸿雁回。
都门春色美,相送思悠哉。

作者介绍

谢绛(994或995——1039)字希深,浙江富阳人,谢涛子。

谢绛的生平

  谢绛(994或995——1039)字希深,浙江富阳人,谢涛子。以父荫任试秘书省校书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进士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今属安徽)。善议论,喜谈时事。尝论“四民失业”,达数千言。翰林学士杨亿举荐其文章,真宗召试,擢秘阁校理,判登闻鼓礼院、吏部南曹。仁宗即位,迁太常博士,通判常州。天圣(1023—1032)中,各地水旱蝗灾,黄河决口滑州(今属河南)。绛上书指陈时弊,建议皇上下诏引咎自责,“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以休息天下。仁宗嘉纳其言。后为编修官,参与修真宗国史。既成,天圣中,迁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后通判河南府。钱惟演留守西京,悉以政事委之。是时欧阳修、梅圣俞、尹洙等亦在西京或其附近,相与登山临水,著文赋诗。权开封府判官,虽在外,犹多次上书论事,言妖人方术之士不宜出入宫中。权开封府判官时,蝗灾严重,据以再论时政,请求廉政轻役,慎择官吏,宽施刑狱,与民休息,再迁兵部员外郎,徙三司度支判官,主张编制预算,“历考岁用而裁节之”;又数言朝廷号令屡变,政出多门,宫廷侈糜,赐予无度等弊病。更进《理治箴》5篇,谏阻宫中不时需索。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太常礼院。景祐元年(1034)出使契丹,还,迁擢知制诰,判流内铨,出知邓州(今属河南)。至任,调集民工扩建美阳堰;又上书请修复钳卢陂,壅水灌注,可溉田3万顷,宝元二年,未成而卒于任,年四十六。谢绛为人稳重,深于涵养,而以文学知名,谢绛学记博深,长于制诰,论议透辟,尤为儒林所宗。所至之处,“大兴学舍”。在河南时,修建国子学,亲自执教,远道来学者达数百人。平时乐施好客,卒后“家无余资”。欧阳修称其制辞“尤得其体,世所谓常、杨、元、白,不足多也”(欧阳修《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蔡襄也说他“文章谨于法度,叙史体,述制命,尤为深约典重”(《谢公堂记》)。其上杨亿书有“曳铃其空,上念无君子者;解组不顾,公其如苍生何”二联,全用经籍语,杨亿大加称赏,誉为“文中虎”(《归田录》卷一引)。著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全宋诗》卷一七七录其诗十二首。《全宋文》卷四一一收其文十五篇。王安石为述“行状”,事迹见欧阳修《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六)、《宋史》卷二九五本传。 子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皆有文名。

作品评述

《马上口占送九舅入京城亲联句》是宋代谢绛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之子洛中来,芳樽喜暂开。
人夸阿连少,吾愧士衡才。
丹阙凤皇去,清川鸿雁回。
都门春色美,相送思悠哉。

诗意:
这首诗词是谢绛为送别他的九舅入京城而作。诗人欣喜地迎接九舅来到洛阳,芳酒敞开欢庆之门。虽然九舅年纪较轻,但人们都称赞他才华出众,而我自愧不如士衡(谢绛的字)。红色宫阙中的凤凰飞去了,清澈的河川上的雁群又回来了。都门外的春色美丽动人,相送之际,思绪悠远。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九舅入京城为背景,通过描绘洛阳的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九舅的祝福之情。

诗的开篇,诗人欢喜地迎接九舅的到来,芳酒敞开,暂时打破了封闭的氛围。这种喜悦的氛围为后面的送别增添了一丝温暖。

接下来,诗人谦虚地说起人们对九舅的夸赞,认为九舅才华出众,而自己却自愧才华不及士衡。这种自谦的态度表现出诗人的谦逊和对九舅的敬重。

第三、四句描绘了丹阙(宫阙的一种)中的凤凰离开,清澈的河川上的雁群归来。这些意象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变迁,同时也暗示着九舅离开洛阳,踏上新的旅程。凤凰和雁群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象征,也突出了九舅离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最后两句描述了都门外的春色美丽,表现出动人的景色,同时诗人的思绪也随之远去。这里的春色美丽可以理解为旅程的美好和未来的希望,而诗人的思悠哉则表达了对九舅的思念和祝福。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九舅的赞美和送别之情。同时,诗中融入了自谦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深远。

  • 《雨中作》

    空蒙初喜洒檐楹,忽听空阶点滴声。高枕便知宜夕睡,丰年不叹负春耕。多情幽草沿墙绿,无赖群蛙绕舍鸣。屈指清秋两旬近,却愁徂岁又峥嵘。

  • 《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错节孤根劲有余,坐床须按起须扶。一生用底今相赠,更问林间有此无。

  • 《挽族父承务郎衡之三首》

    当年延桂塾,承乏愧无能。以子视宗族,如家安友朋。春风文字酒,夜雨诵弦镫。古首凄谁续,心安泪欲冰。

  •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绝壁临江千尺余,上头一径过肩舆。舟人仰看瞻俱破,为问行人知得无。

  • 《荆溪馆呈丘义兴》

    失路荆溪上,依人忽暝投。长桥今夜月,阳羡古时州。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先生能馆我,无事五湖游。

  • 《途中》

    故园回首雁初来,马上千愁付一杯。惟有新诗似相识,暮山吟处共徘徊。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