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霾风》

霾风携万物,暴雨膏九州。
卉花何其多,天阙亦已稠。
白日不照见,乾坤莽悲愁。
时也独奈何,我歌无有求。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霾风》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霾风携万物,暴雨膏九州。
卉花何其多,天阙亦已稠。
白日不照见,乾坤莽悲愁。
时也独奈何,我歌无有求。

中文译文:
霾风带着万物,暴雨滋润九州。
花草何其繁盛,天空也因此变得浓密。
白日无法照耀,整个世界笼罩在悲愁之中。
时光流转,我只能无奈地唱着歌,没有什么特别的期望。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朦胧的景象,以霾风和暴雨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奈的感慨。霾风代表了厚重的沉闷氛围,暴雨滋润大地却也带来了无尽的忧愁。花草虽然繁盛,但天空却被阴云遮挡,无法感受到阳光的照耀,整个世界似乎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时光流转,作者只能无奈地唱歌,没有任何特定的期望。

赏析:
《霾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对人生无奈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霾风和暴雨象征着世界的阴沉和不幸,而花草的繁盛却被厚重的气氛所掩盖,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压抑和悲伤的感觉。诗中的"天阙"指的是天空,"乾坤"指的是世界,"白日不照见"表达了作者对阳光和希望的渴望,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悲愁。最后两句"时也独奈何,我歌无有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和对境遇的接受,他唯有以歌来宣泄内心的情感,不再有特定的期望。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深沉思考,给人以沉思和共鸣之感。

  • 《颂古二十一首》

    浑崙拈起好风规,石火明明已较迟。不落金峰窠窟里,会须赤手讨便宜。

  • 《采莲曲》

    凝鲜雾渚夕,阳艳绿波风。鱼游乍散藻,露重稍欹红。楚客伤暮节,吴娃泣败丛。促令芳本固,宁望雪霜中。

  • 《挽陈司直二首》

    五朝际遇诸家少,四叶封崇一品荣。不似莺花贵公子,宛然萤雪老书生。交游绿野旧宾客,濡染沧洲贤父兄。吾老埋辞失之约,馀哀翻入薤歌声。

  • 《钓月矶》

    石矶春晚白云闲,却倚东风一笑还。流水自深花自落,何人垂钓月明间。

  • 《皋桥》

    皋桥依旧绿杨中,闾里犹生隐士风。唯我到来居上馆,不知何道胜梁鸿。

  • 《万松亭有感》

    荦确山行穿翠微,石云秋露湿秋衣。朦胧小睡还成梦,讽咏新诗且疗饥。千里归来人事改,四年辛苦旧容非。只应亭下青云盖,依旧苍腰耸十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