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满江红(大热卧疾,浸石种蒲,强作凉想)》

竹翠阴森,寒泉浸、几峰奇石。
销畏日、溪蒲呈秀,水蕉供碧。
筠簟平铺光欲动,纱B23B高挂空无色。
似月明、萍叶起秋风,潇湘白。
不敢笑,红尘客。
争肯羡,神仙宅。
且披襟脱帽,自适其适。
靖节窗风犹有待,本初朔饮非长策。
怎似我、心闲便清凉,无南北。

作者介绍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作品评述

《满江红(大热卧疾,浸石种蒲,强作凉想)》是宋代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翠阴森,寒泉浸、几峰奇石。
销畏日、溪蒲呈秀,水蕉供碧。
筠簟平铺光欲动,纱帐高挂空无色。
似月明、萍叶起秋风,潇湘白。
不敢笑,红尘客。
争肯羡,神仙宅。
且披襟脱帽,自适其适。
靖节窗风犹有待,本初朔饮非长策。
怎似我、心闲便清凉,无南北。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景象,展示了作者朱敦儒在热天卧病时的凉爽幻想。竹林的翠绿遮荫下,寒泉流淌,几座奇石矗立其中。溪水中的蒲草生长茂盛,水蕉呈现出碧绿的色彩。竹席平铺在地面上,微风吹拂,纱帐高高挂起,虽然无色,却像是明亮的月光下,飘起了漂浮的萍叶,寓意着潇湘白色的美景。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不敢笑傲红尘世俗之客,也不愿羡慕神仙的居所。他宁愿披散衣襟,解下帽子,舒适自在地过自己所适意的生活。尽管窗外的凉风尚未到来,他仍然心怀安宁,与世无争。他明白秋天的饮食并非长久之计,更不同于本初的朔食(指农历每月初一的斋戒),而自己的心境却是宁静凉爽的,不受南北之分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作者内心状态的表达,展示了一种追求宁静自在、超脱尘世的心境。竹翠、寒泉、奇石等景物的描绘赋予诗词一种清凉的感觉,和作者卧病在床上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表达自己不愿羡慕神仙,而宁愿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展现了一种对人生追求的态度。诗词透露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对红尘世俗的淡泊,以及对心境的追求。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意象,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清凉自在的向往。这种心境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被视为高尚的情操追求,也是许多文人士子所追求的境界。

  • 《闻毁》

    忆初向关中,触热事西走。淋漓汗征衣,早夜犯星斗。欢然赴所知,辛苦复何有。主人喜宾至,相见劳杯酒。誓将效毫发,聊以塞所厚。遇事因辄言,何尝计从否。平生性坦率,间或忤交友,是非长安城,侧身避谗口。彼奸乘其前,吾虑亦已后。二叔诬周公,三人惑曾母。青蝇乱黑白,视洁

  • 《送伴回至平江舟中与元览试茶》

    壑源春色起云阿,拂拂轻尘柘罗。骑火已惊官焙早,注汤还斗乳花多。清风两腋添诗兴,红日三竿战睡魔。燕颔未能飞食肉,腹中藜苋且摩娑。

  • 《绍兴淳熙分命馆职定撰十七首》

    礼经之重,祭典为宗。上公揶事,进退弥恭。庶品岂洁,令备肃雍。百祥萃止,惟吉之从。

  • 《再送伯孺》

    千里西吴一骑轻,君行应是我归程。孤身漂泊辞知己,八口饥寒仗友生。绕涧松篁天竺路,满湖菱芡下菰城。旅游到处羞贫贱,好向人前讳姓名。

  • 《千秋岁(寿友人)》

    松舟桂楫。苕_溪头别。秋后雨,春前雪。书凭湖雁寄,手把江蓠折。人未老,相看元似来时节。芳草鸣__。野菜飞黄蝶。时易去,愁难说。析波浮玉醴,换火_银叶。拼醉也,马蹄归踏梨花月。

  • 《山中月夜》

    过雨得清夜,月明惟水声。叶光知露陨,兰馥赖风清。天地未悔祸,豺狼犹阻兵。故园同此夕,长望一霑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