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满江红(二园花卉仅有海棠未谢,五用韵)》

问海棠花,谁留恋、未教飘坠。
真个好,一般标格,聘梅双李。
怯冷拟将苏幕护,怕惊莫把金铃缀。
望铜梁、玉垒正春深,花空美。
非粉饰,肌肤细。
非涂泽,胭脂腻。
恐人间天上,少其伦尔。
西子颦收初雨后,太真浴罢微暄里。
又明朝、杨柳插清明,鹃归未。

作者介绍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作品评述

《满江红(二园花卉仅有海棠未谢,五用韵)》是一首宋代吴潜创作的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满江红(二园花卉仅有海棠未谢,五用韵)

问海棠花,谁留恋,未教飘坠。
真个好,一般标格,聘梅双李。
怯冷拟将苏幕护,怕惊莫把金铃缀。
望铜梁、玉垒正春深,花空美。
非粉饰,肌肤细。
非涂泽,胭脂腻。
恐人间天上,少其伦尔。
西子颦收初雨后,太真浴罢微暄里。
又明朝、杨柳插清明,鹃归未。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海棠花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诗人询问海棠花,不知是谁留恋它们,让它们还未飘落。诗人赞美海棠花,称其美如标格,与梅花和李花一同聘用。诗人担心冷风会伤害海棠花,因此打算用苏幕来保护它们,同时也担心金铃会吓到花朵。诗人眺望着铜梁和玉垒,觉得春天已经深了,花朵的美丽却空悬在那里。海棠花的美丽不是靠粉饰,而是肌肤细腻,不需要涂抹胭脂,也不会显得腻人。诗人担心人间少有能与海棠花相媲美的,甚至在天上也少有其伦比。诗人描述了西子颦容在初雨后的收敛,以及太真在微暄里洗浴完成的样子。他又提到明天早晨,杨柳将插上清明时节,鹃鸟还未归来。

赏析:
《满江红(二园花卉仅有海棠未谢,五用韵)》这首诗词以海棠花为主题,通过对花朵的描写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美和自然的赞美。诗中的海棠花被描绘为标格的美丽,与梅花和李花一同被赏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海棠花的喜爱和对其保护的关切。他关注花朵的细节,强调其自然之美,反对浮华和人工修饰。诗中还融入了对西子和太真的描写,进一步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素材,通过对花朵的描绘,呈现了一幅美丽而细腻的画面。诗人通过运用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他将花朵与人物联系在一起,以此突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首诗词流畅自然,字字珠玑,运用了五言绝句的韵律,使得诗词旋律优美动听。

总的来说,《满江红(二园花卉仅有海棠未谢,五用韵)》这首诗词以海棠花为主题,通过对花朵的描写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美和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物的描写,营造了一幅清新雅致的意境。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遵循了五言绝句的规律,字句优美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 《答唐太守久雨见怀韵》

    忽忽年来事,栖栖老后怀。鸟归巢断木,蚁出漏空阶。吾道偏宜懒,江河不可排。秋风一雨歇,山色满虚斋。

  • 《开禧纪事二首 其一》

    泥滑滑,仆姑姑,唤晴唤雨无时无。晓窗未曙闻啼呼,更劝沽酒提壶荐。年来贵,无酒沽。

  •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 《诸将二首》

    元戎授钺为防边,斥堠传烽未息烟。尽道长驱如卫霍,何人起冢象祁连。

  • 《拟古宫词一百首》

    无语凭栏珠泪潸,双眉蹙蹙锁春山。可怜空长彤宫里,一世光阴半世闲。

  • 《稼村诗帖》

    隐居何事可谋生,尧舜难周畎亩情。若得一犁膏雨足,石田茅屋起歌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