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是西湖,分一派、残波胜碧。
间问著、莺仙丹事,老榕知得。
荇水带长鸥踏损,柳风絮暖鱼吞入。
只前山、依旧汉时青,晴还湿。
亭疏好,何消密。
花少好,无多植。
听黄鹂三请,要诗翁出。
消渴泉斟寒玉液,留题石剥苍苔色。
欢而今、翻羡□南春,乾坤窄。
萧崱,字则山,号大山,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馀)人。泰来兄。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以史馆校勘迁武学博士,进太府丞。有《大山集》,已佚。明嘉靖《临江府志》卷六有传。
中文译文:
满江红(和陈漕使仙湖韵)
莫是西湖,分一派、残波胜碧。
间问著、莺仙丹事,老榕知得。
荇水带长鸥踏损,柳风絮暖鱼吞入。
只前山、依旧汉时青,晴还湿。
亭疏好,何消密。
花少好,无多植。
听黄鹂三请,要诗翁出。
消渴泉斟寒玉液,留题石剥苍苔色。
欢而今、翻羡□南春,乾坤窄。
诗意:
这首诗是萧崱写的一首赞美西湖的诗歌,与陈漕使仙湖韵合作。诗人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它所带来的愉悦和喜悦。诗中表达了对湖水、鸟儿、植物等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情和创作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西湖的美丽和优雅。诗人使用了许多形容词和动词,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湖的景色和氛围。例如,“西湖残波胜碧”形容了湖水的碧绿,而“荇水带长鸥踏损”描述了鸥鸟在荇草丛中行走的场景。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简练,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渴望。他希望听到黄鹂(黄鹂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和春天的象征)的三次呼唤,以激发他创作诗歌的灵感和激情。诗人还提到了消渴泉和留题石,暗示他希望能够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享受清凉而有灵感的水、思考并留下自己的诗篇。
整首诗流畅自然,琅琅上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展示了宋代诗人的精神风貌。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