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池亭,仿佛似、洛川岩壑。
天付与、老身游戏,余生吃著。
剩喜酒能消世虑,翻疑书解妨人乐。
听两翁、白雪寄新词,愁言莫。
毋自叹,蒿莱恶。
甘自味,齑盐薄。
对乱花丛竹,翠红交错。
元亮悦闻亲友话,羲之常恐儿曹觉。
望碧云、休忆女乘鸾,人骑鹤。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满江红(再和)》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晚年的生活和心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小小池亭,仿佛洛川的岩壑。老天给了我,一个老身可以尽情游戏的余生。剩下的喜悦酒可以消解尘世的忧虑,我反而怀疑书籍解释妨碍了人们的快乐。听两位老者,白雪寄来新的词句,愁言不要说。不要自叹,像蒿莱一样的恶劣。甘心品味,像齑盐一样稀薄。对着花丛和竹林的混乱,翠绿和鲜红相互交错。元亮喜欢听亲友们的话,而羲之总是担心儿曹会觉得厌烦。不要怀念蓝天上的白云,也不要回忆女子骑着鸾凤的情景,人们都已经骑上了仙鹤。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生活和心情,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淡漠和对精神追求的独特见解。作者在晚年时,过着宁静自在的生活,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以饱尝人生的喜悦为乐。他对于书籍的解释和言语的忧虑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可能会妨碍人们的真正快乐。他欣赏自然景色中的美丽,对于世间纷杂的事物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最后,他呼吁自己和他人不要陷入对过去和物质的追忆,而是要超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这首诗词在表达作者的心境和态度时,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通过对池亭、书籍、花竹等元素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作者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给人一种淡泊宁静的美感。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