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而去之,赋□
斫却凡柯,放岩桂、出些头地。
从此去,引风披露,畅条昌蕊。
待得清香千万斛,且饶老子为知己。
趁今宵、新月驾空来,浮觞里。
刘安笑,淹留耳。
吴猛约,何时是。
想故山深处,翠垂金缀。
须信人生归去好,他乡未必江山美。
问钗头、十二意如何,非吾事。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满江红》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
伐而去之,赋□斫却凡柯,
放岩桂、出些头地。
从此去,引风披露,畅条昌蕊。
待得清香千万斛,且饶老子为知己。
趁今宵、新月驾空来,浮觞里。
刘安笑,淹留耳。
吴猛约,何时是。
想故山深处,翠垂金缀。
须信人生归去好,他乡未必江山美。
问钗头、十二意如何,非吾事。
中文译文:
满江红
砍伐那些多余的树木,砍除普通的树枝,
让岩桂树自由地生长,在山间开辟一片领地。
从此离去,随风摇曳,花朵繁茂。
等待花香散发无数,也要把老子视为知己。
趁着今夜的新月,驾着轻舟来此,畅饮美酒。
刘安开怀大笑,深情留连。
吴猛约定,何时能再相聚。
想起在故乡深处,翠绿的柳枝上挂满了金黄。
要相信回归故乡是美好的,他处未必比江山美。
询问钗头(指古代妇女的头饰)上十二花意如何,不是我的事情。
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描述了作者吴潜离开故乡,在他离去后,自然界的景物依然美好繁盛。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岩桂"象征着吴潜的才华和独特之处,他离开后,这种才华将充分展现。诗中的"清香"和"畅条昌蕊"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蓬勃生机。作者提到"老子为知己",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和珍惜。
诗的后半部分,以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他乡的怀疑为主题。作者认为回归故乡是美好的,而不一定他乡的江山就比故乡美丽。最后两句"问钗头、十二意如何,非吾事"暗示作者不关心琐碎的事务,更加关注内心的追求和情感的真实。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表达了对友情和真实情感的珍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美和追求的向往,以及对归属感和家乡情结的反思。
忽忽年来事,栖栖老后怀。鸟归巢断木,蚁出漏空阶。吾道偏宜懒,江河不可排。秋风一雨歇,山色满虚斋。
泥滑滑,仆姑姑,唤晴唤雨无时无。晓窗未曙闻啼呼,更劝沽酒提壶荐。年来贵,无酒沽。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元戎授钺为防边,斥堠传烽未息烟。尽道长驱如卫霍,何人起冢象祁连。
无语凭栏珠泪潸,双眉蹙蹙锁春山。可怜空长彤宫里,一世光阴半世闲。
隐居何事可谋生,尧舜难周畎亩情。若得一犁膏雨足,石田茅屋起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