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杀行人,东风里、为谁啼血。
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
蝴蝶枕前颠倒梦,杏花枝上朦胧月。
问天涯、何事苦关情,思离别。
声一唤,肠千结。
闽岭外,江南陌。
正是堤杨柳,翠条堪折。
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
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一作嘉兴人。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声名甚着。绍兴时秦桧当国,趋附求进。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监尚书六部门。专爲歌词谀体应制。十七年,爲军器监丞。桧死,除名贬钦州,移雷州、新州。有《顺庵乐府》五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宋史翼》卷二七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满江红·恼杀行人》是宋代诗人康与之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恼杀行人,东风里,为谁啼血。
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
蝴蝶枕前颠倒梦,杏花枝上朦胧月。
问天涯何事苦关情,思离别。
声一唤,肠千结。
闽岭外,江南陌。
正是堤杨柳,翠条堪折。
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
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忧郁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离别之苦。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离别的深切思念。
首句“恼杀行人,东风里,为谁啼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困扰和痛苦。行人被恼怒所压抑,心如被恼击而流血,形容了作者对爱情的痴迷和执着。
接着诗人写道“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表达了诗人年少时的激情和热烈,暗示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追求。莺鸟的歇息,象征着爱情的短暂和逝去。
诗中还出现了蝴蝶、杏花和月亮等意象,增加了诗词的浪漫气息。蝴蝶颠倒在枕前的梦中,杏花枝上的月亮朦胧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幻想的追求和对美好回忆的思念。
诗人询问远方的天涯,苦苦思念的是何事,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声音一唤,内心千结,显示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人描述了离别的情景,闽岭外,江南陌,指的是远离故乡的地方。他看到的是青翠的柳树,可以轻易折下几条翠绿的枝条,这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是对归乡的向往。
整首诗以悲愁的情感贯穿始终,通过对离别和思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痛苦和内心的困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美好时光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离别和归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既展示了宋代人的情感细腻和痛苦,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闻道经行处,山前与水阳。磬声深小院,灯影迥高房。落宿依楼角,归云拥殿廊。羡师闲未得,早起逐班行。
天边崧少远微茫,犹想霓旌驻水旁。逸态瑰姿何处在,尚应遗恨寄君王。
春尽江南归已迟,湘南风雨度花时。无因剪取湘江色,携看江屏画竹枝。
职事烦填委,文墨分消散。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沈迷簿书领,回回自昏乱。释此出西城,登高且游观。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安得肃肃羽,从尔游波澜。
郁郁雨相遇,出门草青青。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驱马涉大河,日暮怀洛京。前登太行路,志士亦未平。薄游五府都,高步振英声。主人才且贤,重士百金轻。丝竹促飞觞,夜宴达晨星。娱乐易淹暮,谅在执高情。
斗峰遥忆旧松台,为劝农耕特地来。短李高名光翠壁,伪刘陈迹没苍苔。洞天日永风埃净,岩壑云收霁色开。好景最宜供宴赏,操觚欲赋愧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