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溪边随事有桑麻,尽日山程十数家。
莫怪行人频怅望,杜鹃不是故乡花。
海上昔闻麋爱鹤,山中今日鹿憎龟。
爱憎止竟须关分,莫把微才望所知。
世路快心无好事,恩门嘉话合书绅。
神藏鬼伏能千变,亦胜忘机避要津。
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
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登咸通十年进士第,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卒,年七十二(据两《唐书》本传)。补诗一首。
《漫书五首》的中文译文:
长久渴望安宁的日子还未得到它,又被逼不得不出关奔波。遇到的人语音渐渐变得陌生,却恨鸟儿的歌声像是在故乡一样。河边没有收获桑麻的事,整日行走山路,经过十多个家庭。不要怪行人常常怅望,杜鹃花不是故乡的花。海上曾经听说麋鹿喜欢鹤鸟,山中如今鹿恨乌龟。爱憎到底还是要分开,不要寄托微薄的才华所期望的。世间的道路快乐之心没有什么好事,恩门上层们的佳话和书呈之人相称。神秘深藏,鬼魅躲藏,能有千变万化。也胜过忘却机巧去躲避要害的地方。四位老者了解形势,保持安宁的日子,应该暂时离开山林。其中一位老人有智慧谋算,比令人愧疚的商颜要高明。
《漫书五首》表现了作者司空图对于尝试寻求安宁却未能成功以及被迫奔波的心境。他在波折中感到陌生的乡音,却又怀念故乡的鸟儿声音。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人事物来展示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寓意是虽然人与人之间有爱憎之别,但是最后还是要分开,不要寄托太多期望于自己微薄的才华。作者还提到了一位智慧的老人,表达了他对于智慧和明智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人事物的描写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对于寻求安宁和归属的渴望,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智慧的向往。
地近觚棱云气间,蕊珠宫殿压青山。云根尽处天风急,疑是人间有广寒。
闻说亭花好,居然似蜀乡。色深姿不俗,香淡意能长。高烛留深夜,轻阴护晚芳。何心较桃李,只拟答春光。
愁杀离家未达人,一声声到枕前闻。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莲子劈开须见臆,楸枰著尽更无期。破衫却有重逢处,一饭何曾忘却时。
山前踊跃见樵人,欲问神仙更问津。指点长柯向东去,不知银穴又非真。
封侯岁见梦魂销,千万徒劳重压腰。只待区中缘了尽,携家采药住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