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秋来,乘槎心懒,梦回三岛波间。
便思黄帽,同我老山颜。
上界仙人官府,何似我、萧散尘寰。
云无止,流泉自急,此意本来闲。
寂寥,松桂圃,陪君好语,亦可忘餐。
况琼枝玉蕊,秀满春山。
若问幽栖何意,莫道是、飞鸟知还。
无言处,孙登半岭,高韵更难攀。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满庭芳(次韵答季良)》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闲谈秋天的到来,我坐在船上懒散无心,梦回到波浪之间的三个岛屿。忽然想起黄帽子,和我一样老去的山颜。上界的仙人和官府,哪里比得上我,一个游离于尘寰的人。云朵没有停止,流泉自然奔涌,这种意境本来就是闲适自在的。寂寥的松树和桂花园,陪伴你愉快的谈话,也能忘却饮食。何况琼枝玉蕊,美丽地装点了春山。如果问我为何隐居,不必说是因为飞鸟知道回归的意思。在无言之处,孙登半岭,高雅的韵律更加难以攀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坐在船上,心情悠闲,回忆起波浪之间的三个岛屿,意味着他的思绪漂泊不定。他想起了同样寻求宁静的山颜,以及上界的仙人和官府,暗示他们的生活并不如他游离尘寰的自在。诗中还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观,如不停流动的云朵和奔腾的流泉,表达了大自然中的宁静和无拘无束的状态。最后,诗人通过孙登半岭和高雅的韵律,表达了追求高尚艺术和精神追求的决心。
赏析:
《满庭芳(次韵答季良)》以自然景观和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宁静自在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的生活理念。诗人通过船行、岛屿、云朵和流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安逸、宁静的氛围。他表达了对繁忙喧嚣生活的厌倦,向往隐居山林的愿望,并通过与黄帽子和山颜的联想,强调了自己游离尘寰的生活态度。诗人还通过孙登半岭和高雅的韵律,表达了对追求高尚艺术和精神追求的决心和努力。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思想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晁补之独特的艺术风格。
翼翼兮新宫,兰櫋兮枅桂,气总总兮高灵下队。君视入弦兮昔何殊于弃屣,今复何有兮一席之壝。惠我吴人兮曷日以弭。吁嗟君来兮我心则喜,君来不来兮我忘食事。
芙蓉苑。记试酒清狂,亸鞭游遍。翠红照眼。凝芳露、洗出青霞一片。垂杨两岸。窥镜底、新妆深浅。应料似、锦帐行春,三千粉春矜艳。避逅紧马堤边,念玉笋轻攀,笑箸同欢。岁华暗换。西风路、几许愁肠凄断。仙城梦黯。还又是、六桥秋晚。凝望处,烟淡云寒,人归雁远。
蟾苑桂飘香,雅称_娥珍惜。吹下一丛仙种,伴秋光岑寂。金风玉露嫩凉天,造化有消息。醉赏绿云金粟,媚枝头月色。
摇摇歌扇举,悄悄舞衣轻。引笛秋临塞,吹沙夜绕城。向峰回雁影,出峡送猿声。何似琴中奏,依依别带情。
新秋入破宅,疏淡若平郊。户牖深如窟,诗书乱似巢。移床惊蟋蟀,拂匣动蟏蛸。静把泉华掬,闲拈乳管敲。桧身浑个矮,石面得能bn.小桂如拳叶,新松似手梢。鹤鸣转清角,鹘下扑金髇.合药还慵服,为文亦懒抄。烦心入夜醒,疾首带凉抓。杉叶尖如镞,藤丝韧似鞘。偾田含紫芋,低蔓隐
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临济喝处,德山棒头耳聋;德山检时,临济喝下眼瞎。虽然一搦一抬,就中全生全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