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管哀弦,长歌慢舞,连娟十样宫眉,不堪红紫,风雨晓来稀。
惟有杨花飞絮,依旧是、萍满芳池。
酴醿在,青虬快剪,插遍古铜彝。
谁将春色去,鸾胶难觅,弦断朱丝。
恨牡丹多病,也费医治。
梦里寻春不见,空肠断、怎得春知。
休惆怅,一觞一咏,须刻右军碑。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内翰)》是辛弃疾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风雨中的忧愁情绪,以及对逝去春色和繁华的怀念之情。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急促的管弦声,悲伤的琴弦,长久的歌声,缓慢的舞蹈,
细腻的宫廷妆容,红色和紫色的衣裳,
风雨过后,黎明时分稀疏了。
只有杨树飘落的花絮,依然是,花池上飘满了。
酒杯中的美酒,绿色的龙纹腰带,快速地剪切,
插满了古老的铜器和彝族青铜器。
谁会带走了春天的色彩,鸾胶难以寻觅,丝弦断了。
可怜牡丹多病,也费了医治。
在梦中寻找春天,却无法找到,心灵的伤痛,如何能觅得到春天的知音。
不要沮丧,一杯酒,一首歌,必须刻写在右军碑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揭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逝去繁华的感慨,展示了辛弃疾常见的壮怀激烈和豪情壮志的特点。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通过音乐、舞蹈、妆容和景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动感和美丽的场景。作者通过对春天和花朵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诗中提到的杨花飞絮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岁月的流逝,与牡丹多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繁华的眷恋和对光阴的感慨。诗中还提到了酒和歌,作为作者抒发情感的媒介,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休惆怅,一觞一咏,须刻右军碑"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名誉的追求。他希望通过饮酒和作诗,以及将自己的豪情壮志铭刻在碑上,来留下自己的足迹和传世之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而独特的描写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繁华、流逝时光和生命脆弱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和名誉的追求。这使得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独具风采,成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周官人,家豪富。长安通检,最为上户。十年间、兴放心何如,无札锥去处。叹利名,不坚固。使我灰心,转生开悟。行大道、一志无移,
茉莉天姿如丽人,肌理细腻骨肉匀。众叶薿薿开绿云,小蕊大花气淑贞。素馨于时亦呈新,蓄香便未甘后尘。独恨雷五虽洁清,珠玑绮索终坐贫。
绕寺千千万万峰,满天风雪打杉松。地炉火暖黄昏睡,更有何人似我慵。
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还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锁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一雨一月强,天地同翳如。大风半夜起,上下痛扫除。彼苍不自压,人力端奈渠。不然何特异,摇荡此寰区。痴儿怖惧起,无衣冻不苏。尚恐山岳仆,宁暇小物谋。人生所托微,造化仁有余。明朝木杪静,晏晏看天衢。
安流倏忽起奔湍,非雨非风势使然。尽道川流能险恶,不知世有险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