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水松篁,一天风露,觉来身在扁舟。
桂花当午,雪卷素光流。
起傍蓬窗危坐,飘然竟、欲到瀛洲。
人世乐,那知此夜,空际列琼楼。
休休。
闲最好,十年归梦,两眼乡愁。
谩赢得、萧萧华发盈头。
往事不须追谏,从今去、拂袖何求。
一尊酒,持杯顾影,起舞自相酬。
潘良贵(一○九四~一一五○),字子贱(原名京,字义荣),号默成居士,婺州金华(金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登上舍第,爲太学博士,累迁提举淮南东路常平。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对,论何?等人不可用,黜监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召爲左(一作右)司谏,因请诛叛命者,忤时相,去职奉祠。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起爲左司员外郎,与宰相串颐浩语不合,出知严州,未几又奉祠。五年,起权中书舍人。八年,再奉祠。九年,起知明州,一年后离职奉祠。二十年,坐与李光通书,贬三官,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一),年五十七。有《默成居士集》十五卷,已佚。清康熙初由其裔孙辑成《默成文集》八卷。《宋史》卷三七六、《宋元学案》卷二五有传。 潘良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校以《敬乡录》卷二(简称敬乡)所引诗。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满庭芳(中秋)》是一首宋代潘良贵的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夹水松篁,一天风露,
觉来身在扁舟。
桂花当午,雪卷素光流。
起傍蓬窗危坐,
飘然竟、欲到瀛洲。
人世乐,那知此夜,
空际列琼楼。
休休。闲最好,
十年归梦,两眼乡愁。
谩赢得、萧萧华发盈头。
往事不须追谏,
从今去、拂袖何求。
一尊酒,持杯顾影,起舞自相酬。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中秋夜的景象。诗人坐在一艘小船上,夹杂着水声和松竹的清香,感受着一整天的风露。正午时分,桂花飘香,皓月如雪,流光溢彩。他坐在窗边,不禁起身,仿佛要飘然而去,欲到瀛洲仙境。人们在尘世中快乐,却不知道这个夜晚,上空是一片琼楼飞阁的壮丽景象。
此刻的闲适是最好的,十年来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虚荣的华发已经不重要了。过去的事情不需要再追忆,从现在开始,只希望能摆脱尘俗的束缚。拿起一杯酒,对着影子自我祝酬,起舞欢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追求自由的心境。他在小船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渴望飘然而去,超越尘世的束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夹水松篁、桂花当午、雪卷素光等,以及空际列琼楼的描绘,展现了中秋夜的神秘和宏伟。
诗人在闲适中回忆过去,但他认为过去的事情已经不值得追忆,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追求心灵的自由。他举起酒杯,对着影子起舞,表达了对自己的祝酬,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俗的态度。
整首诗词以清新的意境和超脱尘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闲适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冷眼旁观。这种追求自由和超越尘世的情感,是许多诗人在宋代文化氛围下的共同主题之一。
谋立储君谁孕姬,巨商贩鬻巧观时。十年富贵随轻覆,奇货元来祸更奇。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三回四度,不曾入得径山门。万恨千愁,今日落在弟子手。只得欢喜忍受。
僧馆经年学,书签尽日抽。空闻割鸡笑,不见化凫留。瘴月晓还落,蛮云冷未收。西华夜来雨,净洗一生愁。
老去欢悰久已无,病来瘦骨不胜扶。山居幸自依青士,身事何曾问紫姑。
春光无次第,雪后景已暄。爱此沙路平,青山压晴原。下车策蹇行,并辔相笑言。远峰翠欲滴,近岫势屡翻。惜未及花时,指点桃梨村。悠然度溪桥,下有碧潺湲。投鞭一盥漱,为我洗烦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