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楮裁筠,虚明潇洒,制成方丈屠苏。
草团蒲坐,中置一山炉。
拙似春林鸠宿,易于□、秋野享居。
谁相对,时烦孟妇,石鼎煮寒蔬。
嗟吁。
人生随分足,风云际会,漫付伸舒。
且偷取闲时,向此踌躇。
谩取黄金建厦,繁华梦、毕竟空虚。
争如且、寒村厨火,汤饼一斋盂。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满庭芳》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裂楮裁筠,虚明潇洒,制成方丈屠苏。
草团蒲坐,中置一山炉。
拙似春林鸠宿,易于□、秋野享居。
谁相对,时烦孟妇,石鼎煮寒蔬。
嗟吁。人生随分足,风云际会,漫付伸舒。
且偷取闲时,向此踌躇。
谩取黄金建厦,繁华梦、毕竟空虚。
争如且、寒村厨火,汤饼一斋盂。
诗意和赏析:
《满庭芳》以富有意境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现实生活的思考。
诗的开头以裁纸的场景描写,裂楮裁筠,虚明潇洒,制成方丈屠苏。这里表达了作者的自由情怀和追求艺术之态度。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宁谧的画面:草团蒲坐,中置一山炉。作者将自己比作春林中宿鸠,表达了自己的拙朴与安逸。易于□、秋野享居,更是用来形容自己安于平凡的生活,与大自然为伴。
然而,诗中出现了一个与作者相对的人物,时烦孟妇,石鼎煮寒蔬。这里孟妇代表繁忙和纷扰的世俗生活,而作者则选择回避这种喧嚣,寻求宁静和自由。
在嗟吁一句之后,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人生随分足,风云际会,漫付伸舒,表达了对命运的顺从和对变幻世事的无奈。然而,作者仍然希望能够偷取一些闲暇时光,来思考人生的意义。
最后两句谈到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谩取黄金建厦,繁华梦、毕竟空虚。这里指出追求名利和物质财富的繁华生活终究是虚幻的。争如且、寒村厨火,汤饼一斋盂。寒村厨火,汤饼一斋盂,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认为在简单的生活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人生和现实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和物质追求的反思。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