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萧萧病欲侵,杂然啼鸟在中林。
细听却有黄鹂语,端是当年隔叶音。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漫兴十一首》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雨萧萧病欲侵,
杂然啼鸟在中林。
细听却有黄鹂语,
端是当年隔叶音。
中文译文:
寒风凛冽,大雨纷飞,疾病已逐渐侵袭。
混杂其中的啼鸟声响在茂密的林间。
仔细倾听,却能听见黄鹂的鸣叫,
那声音仿佛是当年从隔着树叶传来的音响。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风雨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病痛和孤寂之情。尽管周围环境的冷酷和凄凉,但通过细心聆听,作者能够感受到黄鹂的歌声,唤起了他对往昔的回忆和温暖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通过对风雨和鸟鸣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寒风和大雨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凄凉和无助的氛围,与作者自身的病痛相呼应。然而,黄鹂的歌声却给予了诗中的世界一丝温暖和希望,使得整首诗词呈现出一种对美好回忆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
通过对比风雨和黄鹂的形象,诗中表达了生活中的苦难和困境,以及人们在逆境中寻求温暖和希望的愿望。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并唤起了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和追求美好的精神。同时,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意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对生命和回忆的思考。
眉山远地蜀川西,九穗嘉禾忽效祺。东极龙枝人莫睹,环丘玉粒世空知。中和积粹名方异,繁蔚呈祥事更奇。自可增封齐北里,岂将同颖比繁禧。
客意久不适,揽衣临暮舂。烟长藏野阔,云断漏天空。酒置千愁里,诗成一望中。黄花无限好,底事忆江东。
衲僧拄杖头,一千三合米。今年春雨多,一饱应难拟。觉海山仙,闻如是语。怒发冲冠,驱神驾鬼。诛云师,扫烟翠。放出金乌出海门,且听歌舞乐丰年,只图一个不知恩。
美草将为杖,孤生马岭危。难从荷筱叟,宁入化龙陂。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断稿投衣橐,残壶挂马鞍。寺荒寻店久,桥败涉溪寒。道里逢人问,题名拂壁看。平生惯行役,随处得加餐。
渔村把酒对丹枫,水驿凭轩送去鸿。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故人草诏九天上,老子题诗三峡中。笑谓毛锥可无恨,书生处处与卿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