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

冰玉丰姿不可双,霜前雪后想凄凉。
绝怜夜气浑如水,而况笛声堪断肠。
以月照之偏自瘦,无人知处忽然香。
从今桃李皆门士,谁道花中有孟尝。

作者介绍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

冰玉丰姿不可双,
霜前雪后想凄凉。
绝怜夜气浑如水,
而况笛声堪断肠。

以月照之偏自瘦,
无人知处忽然香。
从今桃李皆门士,
谁道花中有孟尝。

中文译文:
冰玉美丽的形态无法成双,
在霜前雪后更显凄凉。
深深怜悯夜晚的寒气,它如同水一般浑然而至,
更何况那断肠的笛声。

明亮的月光照射下,它显得特别消瘦,
无人知晓它的所在,却突然飘散出香气。
从今以后,桃李花中的美丽都归于士人,
有谁知道花中还有孟尝的存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梅花二首寄呈彭吏部》。诗人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梅花在严寒冬季中的坚贞和孤独之美。

首先,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以冰玉来形容其美丽的外形,却又表示梅花的美丽无法成双,显露出一种独立的姿态。梅花在霜前雪后更显凄凉,暗示了梅花坚守在冬天中的坚强与寂寞。

接着,诗人以夜晚的寒气来表达对梅花的深深怜悯,将夜气比作水,流淌在梅花周围,强调了梅花的清冷之美。同时,诗人提及了断肠的笛声,通过音乐的表达将读者的情感引入梅花的凄凉之境。

在下一节中,诗人以月光照射下的景象来描述梅花的消瘦。梅花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更加瘦弱,这种瘦弱中又透露出一种坚韧和生命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寓意。虽然梅花并不如桃李花那样受人追捧,但诗人认为梅花之美独属于士人,暗示了梅花的高洁和独立。最后一句中的“孟尝”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名士孟尝君,这里暗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独特价值,它并不被人们所理解和赏识。

整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梅花在寒冷环境中的坚强、孤独和高尚之美,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怜悯和赞美。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充满了宋代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诗歌特色。同时这首诗还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士人高尚品质和独特价值的赞美,以及对梅花独特美感的认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梅花的形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坚贞、孤独和高尚之美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对士人的自豪和对现实社会对美的认知的反思。

  • 《过湖口望庐山》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 《苏武令》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 《送隐者一绝》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 《游峡山和东坡韵》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 《虞美人》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 《踏莎行(灵泉重阳作)》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