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常是犯凝寒,换骨曾凭九转丹。
结实和羹知不晚,试尝花蘂吐应酸。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梅花十绝追和张文潜韵》
中文译文:
年年常是犯凝寒,
换骨曾凭九转丹。
结实和羹知不晚,
试尝花蘂吐应酸。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王之道所作,题目为《梅花十绝追和张文潜韵》。诗人通过表现梅花的形象,抒发了对坚韧不拔、顽强生长的梅花精神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梅花的特点和品性,抒发了梅花的坚韧与美丽。首句“年年常是犯凝寒”,表达了梅花常年在寒冷的环境下生长的特点,它们能够顶住严寒的考验,仍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第二句“换骨曾凭九转丹”,通过比喻梅花换骨成长,表达了梅花在冬天中坚持生长的毅力和顽强。第三句“结实和羹知不晚”,意味着梅花虽然是冬季的花卉,但它的果实在春天也能成熟,体现了梅花的坚持和自强不息的品质。最后一句“试尝花蘂吐应酸”,描写了梅花的花蘂味酸,既是对梅花的形象描绘,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抒发了梅花的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开放,不畏寒冷,展示了顽强生命力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梅花的钦佩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坚韧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玉龙老子访仙鹤,冲佑散人归瑞乌。俗事只今长刺促,可人自昔费招呼。忧时恨不百子骏,背我宁堪二大夫。舣櫂黄昏不成别,画成江上送行图。
宣华辇路牧牛羊,摩诃龙池草茫茫。宫殿犁尽余缭墙,南风远吹禾黍香。草间白骨横秋霜,何由唤起釂一觞?痴人走死声利场,我独感此惜流光。苹花开时风榭凉,美人缥缈如鸾翔。尧年舜日乐未央,非子之故为谁狂?
幽寂旷日遥,林园转清密。疲疴澹无豫,独坐泛瑶瑟。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荣吝始都丧,幽人遂贞吉。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宿昔心所尚,平生自兹毕。愿言谁见知,梵筵有同术。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
高亭宾客散,暑夜醉相和。细汗迎衣集,微凉待扇过。风还池色定,月晚树阴多。遥想随行者,珊珊动晓珂。
仙人蜕骨几何年,姓氏于今秘不传。石壁苍崖无处问,空余洞府尚依然。
风尘回首几番春,案牍堆前白发新。夜半惯成林下梦,明朝依旧未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