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梅花不忍摘,清香却解逐人来。
风露肌肤随处好,不知人世有尘埃。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梅花》
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我爱梅花不忍摘,
清香却解逐人来。
风露肌肤随处好,
不知人世有尘埃。
中文译文:
我喜爱梅花,但不忍心摘取,
它的清香却自然散发给人们。
风和露滋润着梅花,使它无处不美好,
而我不知道人世间是否有尘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敬畏之情。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常常被赞美为坚强、纯洁和高尚的象征。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深深喜爱,但他却不愿意摘取梅花。这种不舍和敬畏的心情体现了作者对梅花的珍视和尊重。
诗中提到梅花的清香却能自然地传递给人们,这表明梅花的美丽和香气是无需人为干预的。梅花的美和香是如此纯粹和自然,不需要人的介入,它们自己就能够吸引人们的青睐。
接着,诗中描述了风和露滋润梅花,使它在任何地方都展现出美好的状态。这种描绘传达了梅花的坚韧和适应能力,即使在严寒的冬季,它仍然能够生长和绽放。梅花的坚韧和美丽是与外界环境无关的,它们独立存在并发出迷人的魅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尘埃世界的陌生和疏离感。梅花高洁纯净的形象与尘埃世界形成对比,暗示了作者对纷扰世俗的厌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作者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纯洁、自然和超脱尘世的追求,倡导远离浮华,追寻内心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敬畏以及对纯洁和超脱尘世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独立存在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呼应了宋代文人对于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越尘世的思考。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