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堂昔隳于火,今剪荒榛再落成。
博士尊师重演说,史君存古不更名。
渐摩伋学三风熄,流布褒诗五瘴清。
天子金声兼玉振,会徵褚大兴儿生。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梅州重建中和堂》是一首宋代刘克庄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和堂昔隳于火,
今剪荒榛再落成。
博士尊师重演说,
史君存古不更名。
渐摩伋学三风熄,
流布褒诗五瘴清。
天子金声兼玉振,
会徵褚大兴儿生。
中文译文:
中和堂曾经毁于火灾,
今天我们再次修建起来。
博士们尊敬师长,再次传授经典,
史君保存历史,不改名字。
逐渐摸索伋学的三种风气消散,
广泛传播褒扬诗词,五岭的瘴气净化。
天子的声音像金子一样响亮,
还有徵褚大兴儿出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梅州中和堂的重建过程,表达了对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诗人刘克庄提到中和堂曾经被火灾毁坏,但现在经过努力又重新修建起来。这种重建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诗中提到博士们尊重师长,再次传授经典,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尊师重道的价值观。史君的名字保留下来,传承了历史的记忆,强调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伋学的三种风气逐渐消散,流传的是褒扬诗词,五岭的瘴气净化。这表明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修建,更是对文化内涵的重视。他希望传承的是优秀的文化精神,使人们能够受益并受到启迪。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天子的声音如金子般响亮,徵褚大兴儿出生。这可以理解为天子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于新一代有才华的人才的期待。整首诗以梅州中和堂的重建为线索,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于文化传承的期望。通过修建中和堂,人们可以继续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使之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
一苇江头风雨寒,邂逅三日同清驩。诸尘不染眼自碧,万事随缘心已安。雨晴归路马蹄疾,问君呼船定何日。杖藜过我城南偏,游戏世间文字禅。
展读新诗次第看,管中文豹喜窥斑。不知笔力能豪放,落纸云烟欬唾间。
丁零海上节毛稀,几望南鸿近塞飞。泣尽白头相别泪,少卿留虏子卿归。
问舍求田苦未成,定逢丘壑眼先明。极知官事无时了,且作青山任意行。元亮折腰应自笑,子荆洗耳讵忘情。不妨同是催科拙,下考他年更类城。
头角崭崭露,江南四月时。定应孤竹子,未脱老莱衣。怒长搘苔石,旁行过棘篱。不来能几日,渐学翠鸾飞。
五月中夜息,饥蚊尚营营。但将膏血求,岂觉性命轻。顾己宁自愧,饮人以偷生。愿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