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长随永漏,吟苦杂疏锺。
动盖荷风劲,沾裳菊露浓。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梦长》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梦长随永漏,
吟苦杂疏锺。
动盖荷风劲,
沾裳菊露浓。
中文译文:
梦境漫长,随着时间的流逝,
苦涩的吟唱杂乱无章。
荷叶在风中翻动,凛冽有力,
裳衣沾满浓郁的菊花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梦长》是宋代文人王安石创作的作品。诗中以梦为主题,表达了梦境的长久和苦涩之感,同时展示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诗的第一句“梦长随永漏”,通过运用“梦长”一词表达了梦境的延续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延伸。这种漫长的梦境给人一种无尽的感觉,暗示作者的内心体验。
接下来的一句“吟苦杂疏锺”描绘了作者在梦中的吟唱,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纷乱。吟唱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杂乱的吟唱声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和纷乱。
第三句“动盖荷风劲”,通过描写荷叶在风中翻动,表达了风劲荷摇的景象。这里的动态意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不安。
最后一句“沾裳菊露浓”,以菊花露沾湿裳衣为意象,描绘了深秋菊花的浓郁和湿润。这里的菊花露代表着秋天的湿气,同时也寓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通过描绘梦中的菊花露浓,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逝去的感慨。
整首诗以梦为线索,通过描绘梦境的长久、吟唱的苦涩、荷风的劲烈和菊花露的浓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展示了王安石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微阴寒不力,破腊春暗动。林梢报梅白,水际闻鸟哢。羁鸿渐整翮,一一劳目送。应怜飞蓬客,犹作浣花梦。平生江淮间,裘马事豪纵。岂知老畏死,斋钵受蔬供。忍馋每自笑,小饮未敢痛。何以慰寂寥,卧听压春瓮。
有虞夫人哭虞后,淑女何事又伤离。竹上泪迹生不尽,寄哀云和五十丝。云和经奏钧天曲,乍听宝琴遥嗣续。三湘测测流急绿,秋夜露寒蜀帝飞。枫林月斜楚臣宿,更疑川宫日黄昏。暗携女手殷勤言,环佩玲珑有无间。终疑既远双悄悄,苍梧旧云岂难召,老猿心寒不可啸。目眄眄兮意蹉跎,
清风明月逐时新,天付幽人直万金。和得诗成无个事,来时可惜不携琴。
簿领无时了,登临亦快哉。楼危压城起,硖迮束江来。病瘴抛书帙,思乡泥酒杯。天寒水尽落,灩澦已崔嵬。
明月炤沧海,清辉盈此时。似规流素魄,持粉俪新姿。波泻沦河影,榆寒露鹊枝。与君同万里,无那独含思。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