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梦平山》

击楫涛江二十春,平生踪迹已成陈。
秋城一别芙蓉老,夜柝几番杨柳新。
社燕欲归仍择木,佛霾不死每惊尘。
如闻露布今三捷,莫遣天骄返只轮。

作者介绍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作品评述

《梦平山》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梦平山

击楫涛江二十春,
平生踪迹已成陈。
秋城一别芙蓉老,
夜柝几番杨柳新。
社燕欲归仍择木,
佛霾不死每惊尘。
如闻露布今三捷,
莫遣天骄返只轮。

中文译文:
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上航行了二十个春天,
一生的足迹已经成为过去。
与芙蓉姑娘告别的秋天已经过去,
夜晚的敲击声,杨柳又一次婆娑。
社鸟欲归,依然选择栖息在树上,
佛家的烟雾未曾消散,每每惊扰尘埃。
仿佛听到胜利的消息传来三次,
不要让天之骄子再次回到原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慨为主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江水上航行了二十年,意味着他已经度过了二十个春秋,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他的一生已经形成了既定的轨迹,成为过去的陈迹,时光无情地将他推向了现在的状态。

诗中描绘了秋天离别的景象,芙蓉姑娘也已经老去,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夜晚的敲击声带来了新的杨柳,以寓意新生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社鸟欲归,选择在树上栖息,佛家的烟雾未散,每次都惊扰尘埃,折射出社会和宗教的现实。社鸟选择归巢,表明对归宿的追求,而佛家的烟雾则象征着尘世的纷扰和烦恼,每次都会惊扰尘埃,使人难以超脱。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期待,仿佛听到了胜利的消息传来三次,希望不要让那些骄傲自满的人再回到原点,再次陷入无知和迷失之中。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叹,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同时也对人们的心态和追求提出了深刻的思考。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富有意象的描写,展示了宋代诗人方岳独特的才华和思辨能力。

  • 《荷锄》

    五亩畦蔬地,秋来日荷锄。何曾笑尔辈,但觉爱吾庐。胆怯沽官酿,瞳昏读监书。区区尚多事,未解杂樵渔。

  • 《偶成》

    回心三朋不违仁,已后元曾小失真。一片云花轻关水,冥冥不复省漓醇。

  • 《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 《弦月》

    人间离别最堪怜,天上嫦娥恐亦然。昨夜广寒分破镜,半奁飞上九重天。

  • 《感时》

    卿士辱多垒,天王愤蒙尘。御戎要虓将,谋国须隽臣。百战取封侯,未必亡其身。怀奸废忠义,胡颜以为人。吁嗟世道衰,大戮加缙绅。平居事奔竞,梁汴分云屯。一旦国步艰,四迸如星繁。辅相已择栖,守令仍逾藩。冠盖陆西竄,舳舻水南奔。鄙夫用慨然,策马趋修门。勤王羞尺柄,悟主

  • 《偶作》

    老去都无宠辱惊,静中时见古今情。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