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梦中作寄朱行中》

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
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相如起睨柱,头璧相与还。
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
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
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诗词:《梦中作寄朱行中》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
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相如起睨柱,头璧相与还。
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
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
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中文译文:
舜不创造六器,谁知道贵重的玉璧。
可悲的是楚国的狂士,怀揣着粗糙的玉石被称为空山。
相如从柱子上取下玉璧,彼此交换。
何不效仿郑国子产,拥有礼仪,国家自然太平安宁。
即使像微不足道的韩非子那样,庸俗的人也会辞去权势。
直到现在,不贪图珍宝,凛然照亮尘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梦中写的,他以诗人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伟大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首先,苏轼提到舜不创造六器,指的是舜帝时期,舜并没有创造出珍宝和奢华的器物,但他的价值和意义却被人们所珍视。这暗喻了现实社会中,人们过于追求物质财富和外在的繁华,而忽略了内在的价值和精神追求。

接着,诗中提到了楚国的狂士,抱着粗糙的玉石被称为"空山"。这里楚国的狂士可以理解为具有独特见解和狂放不羁个性的人物,而他怀揣的粗糙玉石象征着内心的宝贵和真诚。这是对那些在世俗眼光下被忽视或轻视的人的赞美,他们可能并不拥有外在的财富和地位,但他们内心的财富却是无价之宝。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提到了相如与柱子上的玉璧。相如是汉代的文学家,他为了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将自己的头衔与玉璧交换。这里苏轼通过相如的行为,表达了对忠诚和高尚品德的赞美。他呼吁人们效仿郑国子产的行为,郑国子产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忠诚于国家而闻名。苏轼认为,一个国家若能拥有礼仪和道德,国家将会自然太平安宁。

最后,苏轼提到了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尽管韩非子只是个普通人,但他也辞去了权势,不再追求权利和物质财富。这里苏轼以韩非子为例,表达了对人们追求内心真理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呼吁。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展现了苏轼对人们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的忧虑。他认为真正的财富和价值在于内心的宝藏和高尚的品德。通过引用舜、楚狂士、相如、郑子产和韩宣子等人物的形象,苏轼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纯粹和高尚,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于人性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利的反思。它引发了对于内心追求和物质追求的对比,提醒人们珍视内心的纯粹和追求真理的勇气。这种思想内涵和诗歌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 《梦保母如儿时》

    忆昔儿时衣百花,阿母扶我上戏车。两岁读书未离乳,书罢寻乳犹归家。年方十三失阿保,弱冠慈母仙去早。只今堂上独灵椿,念及庭萱怨露草。夜来忽梦如儿年,阿保携抱慈母怜。人生安得常童颠,只作婴儿啼母前。

  • 《戏赠蔡小香》

    愿将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短命花。自是中郎精妙术,大名传遍沪江涯。

  • 《高宗郊前朝献景灵宫二十一首》

    奠鬯告成,式旋厥位。天步雍容,神人燕喜。九庙观德,百灵荐补。子孙其昌,垂千万祀。

  • 《月夜闻笛》

    十载皋兰三出师,角巾归第鬓如丝。那知今夜关山月,却向中原笛里吹。

  • 《题柳》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雨馀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

    承明年老辄自论,乞得湘守东南奔。为闻楚国富山水,青嶂逦迤僧家园。含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尊。不令执简候亭馆,直许携手游山樊。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碧波回屿三山转,丹槛缭郭千艘屯。华镳躞蹀绚砂步,大旆彩错辉松门。樛枝竞骛龙蛇势,折干不灭风霆痕。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