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岂必皆邪说,执一之偏或过中。
隘与恭如失正,到头流弊亦皆同。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孟子·隘与人恭》是宋代作家陈普所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异端岂必皆邪说,
执一之偏或过中。
隘与恭如失正,
到头流弊亦皆同。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思想和行为的一种观察和思考。作者认为,不同的观点和信仰并非都是邪恶的,只是执着于某种信念或过度追求中庸之道可能会导致偏激和错误。作者指出,无论是偏执还是过度崇拜,最终都会失去正道,带来不良的结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理性思考。诗中的“异端”指代不同于主流观点的信仰或观念,作者认为并非所有的异端都是邪恶的,而是取决于个人是否过度执着和偏离正道。诗中的“执一之偏或过中”强调了过度坚持某种信念或过度追求中庸之道可能会导致思想的偏激和行为的错误。诗中的“隘与恭如失正”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度执着和过度崇拜的警示,认为无论是盲目坚持某种立场还是盲目追随某种权威,都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最后一句“到头流弊亦皆同”指出,无论是什么样的错误和偏激,最终都会带来不良的结果。整首诗通过对于思想和行为的分析,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性思考和正确行为的呼吁。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作者对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洞察力和思考深度。它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某种信仰或追求中庸之道,而是要保持理性思考和正确的行为准则。通过诗歌的形式,作者传递了关于追求真理和正确行为的智慧和启示,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海塘三十里,此屋独巍然。有浪方知水,无云总是天。苔痕封石柱,帆影下楼船。閒忆童男女,悠悠去几年。
宇宙中间道最大,禅仙并立儒为尊。谁将幻怪惊愚俗,总向虚空认法门。此土犹知名教重,昔人尚有典刑存。愧予晚陋羞前哲,愿以乡盟齿弟昆。
片帆稳送扁舟去。又还踏、江湖路。回首京城旧游处。断魂南浦,满怀装恨,别后凭谁诉。长歌击剑论心素。有志功名未应暮。自诵百僚端复许。归来犹记,东坡诗语,但草凌云赋。
小隐依陵薮,山南良可家。一洲环橘柚,十里荫桑麻。白帻欹深酝,青鞋猎远沙。倘逢李都尉,射虎亦生涯。
客边寒食似来朝,游兴今年觉尽消。逆浪相邀湖上楫,卖饧何处市中箫。故山草长迷新鬼,别院花闲伴阿娇。为问前期知近在,春风春雨更迢迢。
良人不愿封侯印,虎符远发当番阵。几夜春闺恶梦多,竟得将军军覆信。身没犹存旧战衣,东家火伴为收归。妾生不识边庭路,寻骨何由到武威。纸幡剪得招魂去,只向当时送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