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孟子·乍见入井》

乍见无从那处生,非思非勉出天真。
苟无物欲相攻夺,人性如何有不仁。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孟子·乍见入井》
诗意:这首诗出自宋代陈普的《孟子·乍见入井》。诗人通过描述一个突然掉进井里的情景,表达了对人性本真的思考和对欲望的质疑。诗人认为,当人没有被物欲所困扰时,人性本身是善良和仁爱的。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掉进井里的情景,呈现了一个突然陷入困境的形象,可以视为一种象征。诗人以这个突发事件作为引子,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欲望的质疑。

诗中的“乍见无从那处生”表明主人公在井中无法找到生机的出路,暗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迷失方向、无法找到真正的意义和目标。而“非思非勉出天真”则强调了人性本真的特质。诗人认为,在没有被思考和勉强所束缚的状态下,人们的本性是天真、善良和纯真的。

接下来的两句“苟无物欲相攻夺,人性如何有不仁”则是对欲望的质疑。诗人认为,只有在没有被物质欲望所驱使和争夺的情况下,人们的本性才能表现出善良和仁爱。由此可见,诗人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向上的,他认为人性的本质是善良的,只是被欲望所迷惑和扭曲了。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隐喻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性本真和欲望的深思。诗人通过描述一个突发事件,引发读者对人性的反思,并倡导追求内心的纯真和善良。这种思想贯穿于整首诗中,使诗歌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探讨了人性的本真和欲望的关系。通过描述一个突发事件,诗人呈现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欲望的质疑。诗歌表达了对人性善良和追求纯真的渴望,具有一定的哲理思考和启示意义。

  • 《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

    虆耜而掩古无讥,何必封崇揭祸机。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臝葬不为非。

  • 《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诗》

    冥漠尔游岱。凄凉余向秦。虽言异生死。同是不归人。昔余仕冠盖。值子避风尘。望乞求真隐。伺关待逸民。忽闻泉石友。芝桂不防身。怅然张仲蔚。悲哉郑子真。三山犹有鹤。五柳更应春。遂令从渭水。投吊往江滨。

  • 《菊》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

  • 《杂诗四首》

    独跨苍虬下太清,春风万里月华明。因君感激为君说,凿破天机我也惊。

  • 《过小孤山》

    古县萧条对岸开,大江行色榜人催。水多风处轻抬眼,浮出青山似覆杯。

  • 《咏史诗》

    文帝銮舆劳北征,条侯此地整严兵。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