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祢衡》

怀中漫刺欲何之,四海交游只两儿。
不死曹瞒死黄祖,杀身何补汉兴衰。

作者介绍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祢衡》是宋代诗人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怀中漫刺欲何之,
四海交游只两儿。
不死曹瞒死黄祖,
杀身何补汉兴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国家兴衰的关切。诗中通过对曹操和黄祖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权谋、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赏析:
《祢衡》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中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和事件的思考。首句"怀中漫刺欲何之",通过对刺客和暗杀的意象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对于权谋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四海交游只两儿,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斗争之间微妙关系的洞察。接着,诗人通过比较曹操和黄祖的命运,表达了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关系的思考。最后一句"杀身何补汉兴衰",表达了作者对于权谋和牺牲的思考,暗示了权谋之下国家兴衰的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权谋和国家命运的思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比较和对权谋与牺牲的思考,诗人展现了对于人性和历史的深刻洞察。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凝练了丰富的意境和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性、历史和命运的思考。

  • 《上元观灯》

    月挂墙头杨柳枝,繁灯烂漫玉琉璃。绮罗尽学宫妆样,歌舞休传外国词。满路竞看花灼灼,故京谁念黍离离。他年同侍传柑宴,记取楼前掷果时。

  • 《纳凉》

    乔木万馀株,清流贯其中。前临大川口,豁达来长风。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漱流复濯足,前对钓鱼翁。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

  • 《闻李夷遇下第东归因以寄赠》

    囊中书是居山写,海畔家贫乞食还。吾子莫愁登第晚,古人惟爱贱游闲。舟行散适江亭上,郡宴歌吟蜡烛间。从此乐章休叙战,汉兵无阵亦无蛮。

  • 《李忠定公挽诗》

    胡骑围城日,诸生伏阙时。公方扶病起,人遂有生期。日者犹如此,天乎不憖遗。伤心原上路,烟淡鼓箫悲。

  • 《泗州登马子山观漕亭》

    庙社奠东都,恃德非恃险。聚兵三十万,待哺无容歉。西有砥柱峻,菽麦不逾陕。齐鲁粮食囏,灞水不潋滟。唯余汴渠利,直贯长淮隒。岁输六百万,江湖极收敛。挽送入太仓,因陈失盖弇。将漕苟不登,汝职兹为忝。或谓取太多,六路有丰俭。其间一不熟,饥殍谁能掩。一旦俾之粟。是人

  • 《送方公美少卿宣谕说畿》

    春风入江南,红蒸小桃坼。亚卿何壮哉,持节使江北。雅牌刻金字,黄旗书御墨。奉将出云天,万里布恩德。十载分三光,河洛蛮雾黑。夜泣孤鬼魂,毒贯生灵臆。胚胎此祸者,起自燕山役。今兹欲洽明,造物岂晚测。关中几万人,性命悬兆亿。虏虽识天意,按旧反图域。闻其所车载,取及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