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遗制付仁王,难得难持劫数长。
努力只须坚守护,三千八万是垣墙。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勉送吴国三五新戒归》
朝代:唐代
作者:齐己
法王遗制付仁王,
难得难持劫数长。
努力只须坚守护,
三千八万是垣墙。
中文译文:
法王遗制交给仁王,
难以得到,更难以持守,劫数漫长。
只需努力坚守警戒,
三千八万就是护城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励志之作,作者齐己以歌颂和勉励的口吻,勉励吴国的三五新戒(指新列下的禁令和规定)决不能被疏忽和破坏。
诗的开头,法王(指佛祖)的信物交给了仁王(指皇帝),这是对皇帝的重托和期望,暗指吴国三五新戒的重要性和意义。然而,难得的是,戒律遵守和执行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的情况下。作者表达了遵守戒律的艰辛和长久的斗争。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提到只需要努力坚守警戒,守护好三千八万(意指巨大的数目)就如同守护着一道高墙,保护着吴国的安全和稳定。
这首诗表达了对吴国新戒的重要性和对遵守戒律的强调。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坚守可贵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要坚守。这首诗鼓励人们作为公民和个体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鳌顶来差晚,龙髯去莫攀。不能从襄野,只合殉桥湾。
中秋自古月华好,何况浮云扫碧天。不比寻常三五夕,须知潋滟十分圆。画檐影转犹宜饮,银汉辉斜未忍眠。却忆年时今夜里,独将醒眼对婵娟。
春工调物似盐梅,一一根中生意回。风日安排催岁换,丹青次第与花开。
朝听乾鹊鸣,暮见灯花结。鹊鸣灯结无定期,镜里青云看成雪。人生百岁难长保,天上孤鸾海中老。滔滔逝水不回西,灼灼秋花几时好。一朝复一朝,一夕复一夕,只恐君心念妾时,妾身已作山头石。
宜春旧台沼,日暮一登临。解带行苍藓,移身坐绿阴。树疏啼鸟远,水静落花深。无复增修事,君王惜费金。
有马骨堪惊,无人眼暂明。力穷吴坂峻,嘶苦朔风生。逐逐怀良御,萧萧顾乐鸣。瑶池期弄影,天路拟飞声。皎月谁知种,浮云莫问程。盐车今愿脱,千里为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