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下榻玉为人,月桂曾输次第春。
几日酬恩坐炎瘴,九秋高驾拂星辰。
汉庭凤进鹓行喜,隋国珠还水府贫。
多少嘉谟奏风俗,斗牛孤剑在平津。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闽中送任畹端公还京》是唐代陈陶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描绘送行场景和表达送行心情,表达了对任畹端公的赞美和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畹端公送行回京,他人无法相比。
他曾赢得许多荣誉,曾使人们心生向往。
多少天他在这里厚待了,但现在他要离开了。
九秋时节,他高高在上,拂去群星。
在敬酒过程中,汉朝的公鹤进来,隋朝的珍珠离去。
多少人为他奏着谄媚的乐曲,斗牛的剑在平津独自挥舞。
这首诗词主题明确,情感真挚,描绘了送行的场景和对畹端公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畹端公的功绩和荣誉,强调了他在众人中的独特地位和威望。同时,诗人也以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绪和感慨,用“九秋高驾拂星辰”一句表达了畹端公离开的威严和高贵。诗词的结尾,诗人提到斗牛孤剑在平津,有种孤独和壮志未酬的意味,给整首诗落上一道深情的句点。
这首诗词情绪充沛,表达了诗人对畹端公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同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整首诗词更具视觉和感官上的表现力,给人一种美好和壮丽的感觉。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政治权力的追求和对功绩的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词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豪情和赞美的佳作。
离骚休唱逐臣愁,此曲思君可寄不。百岁都来如过客,一生大半似幽囚。那堪泣玉空怀宝,刚道雕虫胜饭牛。山馆无聊春睡美,日高丈五正蒙头。
当来日大难行。前有阪,后有坑。大梁侧,小梁倾。两轴相绞,两轮相撑。大牛竖,小牛横。乌啄牛背,足趺力伫。当来日大难行。太行虽险,险可使平。轮轴自挠,牵制不停。泥潦渐久,荆棘旋生。行必不得,不如不行。
多难兴邦海舰移,忽逢祀夏配天诗。小臣不死留双眼,东向行都望六师。
凭谁诗寄我,溪水接流瓢。岛瘦神空泣,韩豪骨未销。闲眠重落叶,久坐到归樵。予说逃名者,何当共寂寥。
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归心随北鴈,先向洛阳家。
山之营营,众流所经。彼盘之人,亦溥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