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作衡山香火缘,不教俗事到吟边。
清狂畴昔有三藁,警策即今无一联。
汝辈未宜轻宿士,此翁犹及见先贤。
丁宁稚子收残草,他日笺家要谱年。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明道祠满》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初作衡山香火缘,
不教俗事到吟边。
清狂畴昔有三藁,
警策即今无一联。
汝辈未宜轻宿士,
此翁犹及见先贤。
丁宁稚子收残草,
他日笺家要谱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学问追求的理念。作者将自己的创作比喻为衡山的香火,意味着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承并延续下去。他表示自己不愿意沉迷于庸俗的事物,而是要专注于吟咏诗篇的边界。他自谦自己是一个清高而狂傲的人,但他认为自己的才华远远不及过去的文人,没有他们的那种激情和灵感。然而,他仍然希望能够在当代见到一些有才华的人,以获得启发。最后,他表示他将继续努力,将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创作的追求和自我评价。他对自己的诗歌才华持有谦虚的态度,认为自己远不及先贤,但他仍然怀抱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希望能够在当代找到灵感和启发。整首诗词以衡山香火为隐喻,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自己诗篇的传承和延续之志。通过对自身与过去文人的对比,作者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后人的期望和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作品传承下去的决心。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具有深远的意义。
旧书稍稍出风尘,孤客逢秋感此身。秦地谬为门下客,淮阴徒笑市中人。也闻阮籍寻常醉,见说陈平不久贫。幸有故人茅屋在,更将心事问情亲。
笔健而奇,而纸素犹近时。彼摹者吾不能知其为谁。忘筌与蹄,庶几得之。
愚哲皆根性,巫医各有传。参禅才一宿,学幻费三年。
士生始从学,取友实先务。吾闻诸古人,倾盖有如故。汉宫长生药,至取云表露。治身当何如,而受一尘污?
只为人前呈颜色,天工罚取不教香。
知旧惊嗟踵丧亡,劣容此老据藜床。六旬有五犹穷健,百拙无双但醉狂。莳菜连畦终岁饱,种梅匝屋满家香。不须苦怨春寒恶。榾柮炉边味最长。